作为一个东野圭吾的脑残粉儿,他的小说我一般都是一口气读完/听完的。他的小说有一种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去的魔力,直到结局之前都想追着书页前进。
不过这部《幻夜》,我却是用了前后两个多月时间,才拖拖拉拉的听完。
看完《幻夜》,才更意识到《白夜行》有多好因为情节和人物设定非常相似,所以《幻夜》被称为《白夜行》的姐妹篇,经常拿来相提并论。《幻夜》虽然写在《白夜行》之后几年,但前者无论从文字功底、情节发展还是人物性格剖析方面都远不及后者,我在听书的过程中一直在吐槽:这难道真的不是网络作者写的《白夜行》的同人文?
《白夜行》可谓是东野圭吾最为人熟知的作品。虽然出版时并未获大奖,但却令无数人震撼和感动。我接触他的作品也是从《白夜行》开始,当时看完全书时,那种压抑却感动的心情久不能平静。后来不论是《解忧杂货铺》,《嫌疑人X的献身》,还是《放学后》和《红手指》等作品,小说沉稳犀利的文风、出其不意的情节、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都让我叹服。
先说作者的文字描写。作者的书给我留下的总是一种很“冷静”的感觉。不管是从旁观者还是当事人的角度叙述整个故事,书里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淡漠的、冷静的叙述,虽然也会有爆发的时刻,但总得来说,其克制的描写方式让读者能更清楚的欣赏故事。尤其是《白夜行》,使用了大量的留白,很多情节并不挑明,而是要靠读者去发现书中的线索和联系,从而想象出事情的真实经过。这样的书阅读体验是非常愉快的,读者不自觉的就会去探寻每一句话、每一个伏笔的意义,并在最后真相大白时恍然大悟,甚至马上重新阅读前文的一些蛛丝马迹。
《白夜行》从始至终未描写桐原亮司与唐泽雪穗相处的任何细节,读者就像书中的侦探一样,只能从别人口中和情节描写中捕风捉影。这样的处理方式,反而使我们对情节的推进更关心,对两人究竟如何相处,如何规划行动等充满了好奇。相反,《幻夜》却几乎完全舍弃了这种手法。新海美冬与水原雅也从相识到相处的细节,作者用了大段的篇幅事无巨细的描写,恨不得写下他们的每一次见面的每一句对话,反而让人有些索然无味。
再从情节推进来比较。《白夜行》中虽然基本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但其中也穿插着倒叙、插叙,故事的主脉路清晰,又用他人的描述或回忆来填补其中的空白,让读者一直有兴趣追下去。整个故事一般是一章以亮的故事为主,一章以雪穗的故事为主,其中又有无数的线索联系着两人的故事,情节的推进毫不费力。
反观《幻夜》,在阅读时会有大量茫然的瞬间。感觉故事的推进非常费力,情节也是“蹦蹦跳跳”,这里一段那里一段,仿佛有些联系,但是却又很生硬。这种阅读的不顺畅感会让读者非常别扭,很容易中途放下书,然后就不愿意再拿起来了。我读到最后也依旧是这种感觉,没有推理小说中该出现的“步步紧逼”之感,最后结局的高潮也是莫名其妙。
最后比较两书的人物刻画。我不记得是哪个演员说过,演绎一个角色时,演员并不需要去喜欢这个角色,但却一定要理解这个角色。对于读者来说也是这样,我们可以不喜欢书中的角色,但是一定要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样才能有好的阅读体验。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作者能将一群人的杀人动机描写的潸然泪下,能让波罗侦探也愿意为他们想办法开脱,当然也让读者充分理解他们这样做的理由。
《白夜行》便是将人物刻画做的入木三分。有人评价雪穗是恶女,因为她冷漠、毒辣,可以为了自己牺牲任何人,可以做任何事;而亮也是个恶人,他可以偷窃、剽窃别人的研发成果,甚至杀人。可就是这样两个坏事做尽的人,读完书却让我们恨不起来,因为作者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这样做的动机,两个从小目睹和经历最黑暗的人生的人,才会对别人如此无情。读者不仅理解他们,同情他们,甚至会在心里希望作者创造出一个办法,能让他们逃离苦难,手拉手在阳光下散步。
在《幻夜》里,如果雅也的举动还能解释为对美东的迷恋和保护,美东行为的动机却有些薄弱。她仿佛只是个散播恶的机器,而她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极端和狠毒,我们却无从而知。虽然作者也给出了她残忍背后的理由,可读者却仍会觉得这个人莫名其妙、不可理喻,而不会像对雪穗那样生出同情和怜惜。
不光是主角,《白夜行》中的其他配角,出现的理由和行为的动机也都非常合情合理。亮母亲的无奈、对警察隐瞒自己丈夫的不齿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典子对亮无条件的付出是因为她的寂寞与爱;高宫诚爱上别人却仍旧和雪穗结婚是源于他的懦弱和妥协……《幻夜》中的配角却几乎沦为路人,刚看完书,我却对他们都无甚印象。我记得有一篇书评中写道,其中有子的角色简直多余,把她整个拿掉几乎不会对文章产生任何影响。仔细想来,书中的配角大概差不多都是这样脸谱化的走过场。
我不明白东野圭吾为何在《白夜行》之后写下这部小说,毕竟次年写的《嫌疑人X的献身》才更能体现他的真正水平。总得来说,看完《白夜行》之后,再看《幻夜》完全无法入戏。这部小说更像是模仿,而不是延续或超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