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五常”

作者: 归守如 | 来源:发表于2022-10-06 01:42 被阅读0次

“仁”在我眼中为“五常”之首,无仁,何来“义”、“礼”、“智”、“信”?它包含了仁爱之心、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等。

简而言之便是:人与人相亲相爱。

“义”与现世所说的“义气”之流不同,指的是:合乎正义的行为事情。

“礼”、第一反应就是礼貌,不过这上正解。“礼”指的是:礼仪、文明、礼节。

“智”与现世理解相同指:聪明、智慧。

“信”这无需多说:诚信。

无“仁”便无“义”,无“义”剩其三者有也无用,做不出好事。

……

说还能写下去这必然是“弄虚作假”的。真的写不下去了!

这“五常”压的人喘不上气,下者更是有“断气”者。直接气愤的摔掉手中笔,甩飞手中书!

不是“五常”太冷门了,而是自我已然发觉,事事所做都违于“五常”。

谁有脸写?

太沉重、太残忍,索性便撂笔不写了,在嘲讽一句:“五常”与我何关?

我只缘身在此山中。

“仁”就好像一座山,高耸入云,宏伟壮观,且仰之弥高,上街九重天的。我们都是游客,想要登顶。

但还是有人觉得太漫长了自己肯定不行,于是忘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止步于山脚下,不曾见过山上风景。

还有山腰间的人,一念而已,“功亏一篑”,难道真的是一念吗?

“仁”字大义,怎能止步不行呢?

或许山腰间的人已然见过大“义”包天的云海了,这时仅仅一个“义”便感到满足怎么行呢?

如此大山,只攀山望云行吗?

峰回路转,有“礼”者继续寻山而上,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哇!好一壶清潭!”这潭,清不见鱼,无“礼”者怎能到此来?来扰这清潭洁净?“礼”者自然不会玷污这清潭。留着寂美洁净万物“礼”者的礼物。

“智”者亦有决心再攀!绝不会走这平坦的捷径。人生无捷径,有点只是磨砺。这便是“智”的选择,“智”皆明。于是走上荒芜坎坷的小径以至青青树林。如竹如松,妙不可言!就好似来到了王阳明老先生格竹之地一般,领悟“智”。

我见一人得厚土,以钱买土!好一个才“诚”者!怪不得步步沉稳,见他双手合十朝土一拜,后又归还群山。好“诚”的人呢!随他同行,一路是非平淡,对错无澜,说到做到,有约不违。

欺,诈,骗,蒙,奸怎近的了身?原来是我眼花,这竟是个“信”者!真如厚土!

行这山一生不曾见过顶峰,但来来往往皆是“仁”人!云海,清潭,青林,厚土,家常便饭。

原来,“仁”是没有顶峰的山;“义”是浩然包天的云海;“礼”是一方令人肃然起敬的清潭;“智”是不显露静雅的青林;“信”是“诚”的升华是一方永恒的后土。

只缘身在此山中,寻见“仁”的顶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五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oj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