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单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 朱小野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00:38 被阅读0次

    终于,在七月最后一天读完了《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对高尔基说:“少数人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之外什么都有了;多少人也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什么东西都没有。”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

    开篇就是奥勃朗斯基的婚外情。Толстой描述的奥勃朗斯基:.....有一种招人喜爱的生理上的力量。

    然后是列文求婚:

    列文认为像他这样相貌不好看而心地善良的人,只能得到人家的友谊,而要获得像他对吉娣那样的爱情,就必须是个相貌英俊、才华出众的人才行。                                    据说,女人往往会爱上丑陋而平庸的人。但他不信,因为平心而论,他自己觉得,他也只能爱美丽、神秘而不同凡响的女人。

    在他看来天下的姑娘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除了她以外的天下所有的姑娘,这些姑娘个个具有人类的各种缺点,都平凡得很;另一类就是她一个人,没有任何缺点,并且凌驾于全人类之上。

    有些人一遇到一个在某方面幸运的情敌,就立刻抹杀他的一切优点,只看到他身上的缺点;但有些人正好相反,他们最希望在这幸运的情敌身上发现胜过自己的地方,并且忍住揪心的剧痛,一味找寻对方的长处。列文属于后一种人。

    他觉得,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东西在确立,调整,固定下来。

    “不要紧,老爷。做人只要身体健康、良心清白就好了。”


    安娜卡列宁夫妇

    在习惯的生活环境中,她又觉得心安理得,无可非难。

    为了完成每天摆在他面前的事,他总是严格遵守时间。“不紧张,不休息。”——这是他的信条。

    她感到那么心安理得,那么清楚地看出,她在火车上认为不平凡的遭遇,其实只是社交界一件平凡的小事。

    她在那边遇见伏伦斯基,并在这种会见中尝到一种销魂的快乐。

    “猜疑,这是贬低自己,也贬低她。”他走进书房时自言自语。

    在思想感情上替别人设身处地着想,这对卡列宁来说是一种不习惯的精神活动。

    他千方百计想引她开诚布公地谈谈,她却总是用一道难以突破的玩世不恭的障壁把他挡住。表面上一切如旧,其实他们的内在关系完全变了。

    每次他一开始谈话就感觉到,那个主宰着她的邪恶和欺骗的魔鬼,同样也主宰着他;他对她说的话完全不是他原来想说的,语气也完全不是他原来想用的。

    “沽名钓誉,飞黄腾达——这就是他灵魂里的全部货色,”她想。“至于高尚的思想啦,热爱教育啦,笃信宗教啦,这一切无非都是他往上爬的敲门砖罢了。”

    如果不谈情不说爱,那么在我看来和安娜相处的卡列宁是完美的啊——尊重且包容。可是作为丈夫,卡列宁的理智却近乎于冷血、教条的顽固无趣——毫无人情味。

    卡列宁

    正像一个孩子惯于蹦蹦跳跳那样,他也惯于说些聪明得体的话。

    他在官场中混了一辈子,因此,即使不赞成某一事情,也往往由于懂得凡事不可能没有毛病,毛病是可以纠正的,从而缓和了这种不赞成的态度。

    “爱那些恨你的人,却不能爱您所恨的人。我打扰了您,请原谅,各人有各人说不完的苦恼。”卡列宁冷静下来,振作精神告了别,走了。

    他意识到自己在悲痛中孤苦无告,越发绝望。

    “我的处境太糟,我哪儿也找不到支持,连自己身上也找不到。”

    卡列宁完轻易地相信了这种新教义。也像李迪雅和其它具有同样见解的人那样,他完全缺乏深刻的想象力,缺乏心灵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由想象而产生的看法就会十分生动,势必要求其它看法和现实去同它相适应。

    遭遇重创之后,卡列宁一直维持坚守着的他自己那个错综有序的世界,穹顶已经出现无法弥补的裂痕,这裂痕迸射进来的炽热的光芒,手无寸铁的他无法承受,所以无意识地靠拢了黑暗以对抗炽热。所以卡列宁拒绝离婚,也是他的软弱找出的自我修复的方法。但是这世上又有谁能在遭受重创之后依旧有以光芒对抗光芒的能量。(写到这里,莫名的想到路飞?)

    吉娣

    “我没什么好伤心的,也用不着人家安慰。我这人挺自负,绝不会去爱一个不爱我的人。”

    因为华仑加缺乏吉娣特别充沛的东西——被抑制的生命火焰和对自己魅力的自觉。

    伏伦斯基和列文,吉娣爱上的这两个男人身上到底有什么共同点??? 这一点,没明白。。。

    安娜与伏伦斯基

    “我想······有多少颗脑袋,就有多少种想法;有多少颗心,就有多少种爱情。”

    说谎原是违反她的天性的,不过在社交中说谎不仅毫不费力,甚至使她感到快乐。

    丽莎·梅尔卡洛娃对安娜说:“只要对您瞧上一眼,就可以看出,您这个女人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不会觉得无聊的。您教教我,您怎么能做到这一步?”

    “我什么也没做。”安娜回答,由于这种纠缠不清的问题而涨红了脸。

    斯特列莫夫虽然是卡列宁的政敌,但看见安娜·卡列尼娜,他这个老于世故的聪明人,就竭力装得对她格外亲切。

    “....你不要以为我想自我表白什么。我不想表白什么,我只要生活;我不想伤害任何人,除了我自己。我有这样的权利,是不是?”

    安娜已不再觉得局促了。她落落大方,镇定自若。陶丽看到她完全客服了由于她来临而产生的激动,说话客客气气,从容不迫,似乎把那通向她真实感情和内心思想的门关闭起来了。

    在家庭生活中要采取什么行动,要么夫妇感情破裂,要么美满和谐。如果既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夫妇关系不好不坏,那就不会有什么行动。许多家庭常年累月毫无变化,夫妇双方对生活都感到厌倦,就因为他们的感情既没有破裂,也谈不上美满和谐。

    “...我不是吃醋,我是感到不满足。可是...”

    “我什么也没做。”安娜回答。丽莎,——安娜只是在做她自己啊。

    后面安娜变得歇斯底里并精神恍惚时,忽然发觉原来爱情的另一种面目是:EVIL.

    And, 我竟然完全没有留意到前期安娜和伏伦斯基到底是爱彼此到了何种程度,才能不顾一切走到一起的。

    伏伦斯基

    “障碍赛马关键在于骑术和胆量。”

    他不慌不忙地换好衣服(他从来不慌张,也不会丧失自制力)

    伏伦斯基三年没有看见谢普霍夫斯科伊了.......伏伦斯基在他脸上看出的唯一变化,就是焕发着那种一帆风顺而受到普遍尊重的人所常有的镇定自若的容光。伏伦斯基熟悉这种容光,因此立刻就在谢普霍夫斯科伊身上察觉了。

    伏伦斯基风度翩翩,举止大方,善于同这种人交际,因此奉命招待亲王。

    这个丈夫处在这样崇高的地位,并不奸刁,并不虚伪,并不可笑,而且善良、朴实而高尚。伏伦斯基情不自禁地有这种感觉。角色突然变了。

    事实上,伏伦斯基认为有“通情达理”看法的人并没有什么看法,他们只是像一般有教养的人对付从四面八方包围生活的复杂难解的问题那样,抱着彬彬有礼的态度,避免做任何暗示和提出不愉快的问题罢了。他们装出完全理解这种局面的神情,承认它,甚至赞成它,但认为解释这一切是不得体的,多余的。

    米哈伊洛夫发觉人们往往把技巧和内在价值对立起来,就像现在这种称赞,仿佛依靠技巧就可以把坏的内容画好似的。

    “才气”这个东西被他们看成是一种同智慧和感情无关、近乎生理的天赋能力。

    伏伦斯基,他既不会欺骗自己,也不会折磨自己,更不会痛恨自己。他性格果断,既不做解释,也不进行辩护,就搁笔不画了。

    “这是我们俄国式的冷淡,”伏伦斯基说,“没有感觉到我们的权利加在我们身上的责任,因此把它推卸掉。”

    因此从他经营业务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没有浪费而是增加了财产。

    “......总之,我什么都可以为她牺牲,就是不能牺牲我的男子汉的独立性。”他心里这样想。

    .......而最主要的是由于伏伦斯基平易近人,很快就使多数贵族改变成见,不再认为他高傲无理了。

    安娜善于提问题引他谈到他最高兴的事——他的成功。

    最喜欢伏伦斯基的是他性格的果敢。


    列文

    时间和工作起了作用。痛苦的回忆逐渐被他田园生活中琐碎而必要的事情冲淡了.......所以,虽然孤独,或许正由于孤独吧,他的生活却显得非常充实.......灰色的浓雾弥漫大地,仿佛在掩盖自然界变化的秘密.....真正的春天来到了。

    吉娣没有结婚并且病了,为了一个她所爱的人冷落她而病了,这种冷落仿佛也使列文感到委屈...........但列文并没有想的这么多。他只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在这件事上有什么地方侮辱了他。

    不论在什么场合,装腔作势也许能欺骗最精明老练的大人,但你即使掩饰得再巧妙,也仍然骗不过一个最迟钝的孩子。列文身上纵然有缺点,他却从不装腔作势。

    当载歌载舞的农民消失时,一种因自己的孤独、无所事事和愤世嫉俗而产生的惆怅揪住了他的心。

    光阴和力量都贡献给劳动,劳动本身就是奖赏.....他头一次清楚的意识到,要把他如此乏味、空虚、不自然的独身生活变成这种勤劳、纯洁、集体的美好生活,关键全在他自己。

    这样的眼睛天下只有一双。能够把他全部生活的光明和意义集中起来,天下只有一个人。

    但那个地主也像一切离群索居、独自思考的人那样,不善于理解别人的思想,特别固执己见。

    “.....农民的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都还很低,他们总是反对他们所不熟悉的东西。”

    “唉,没什么,人生快乐的事本来就很少。”

    “.....我对我的思想和工作是很重视的,可是,你倒想想,我们这个地球算得了什么?无非是生长在宇宙里的一小块青苔罢了。”

    “我早就知道会这样!我从来不敢这样希望,但心里总是相信,”他说,“我相信这是命中注定的。”

    “以前我想到世界上有个莫须有的对头,心里就觉得难受。”

    结束同伏伦斯基的敌对关系,他感到高兴。他心里一直充满安宁、体面和满足的感觉。

    他还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他所谓信仰不仅是无知,而且是一种缺乏知识的胡思乱想。

    当他在精神、意志、自由、本质这些含义不清的名词上兜圈子,存心落入哲学家或他自己所设下的文字陷阱时,他似乎有所领悟。

    他就这样活着,不知道,也无法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他活在世界上为了什么,并且因为这样的愚昧无知而痛苦得想自杀,同时却又坚定不移地走着他独特的人生道路。

    “.....他活着是为了灵魂,他记得上帝。”

    他新近觉醒的精神力量也是完整无损的。

    “是的,我曾经望着天空想,我见到的苍天并不是幻影,但有些事我没有想透彻,有些东西我不敢正视。”

    当看到“列文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觉到,到这件事上有什么地方侮辱了他。” 明白这就是善良的模样啊,之后就一直期望看到关于列文的篇章,第一男主就是他了。

    列文与安娜的见面

    安娜说话毫不做作,而且聪明直爽;她不坚持自己的意见,却很尊重对方的想法。

    列文说,法国人在艺术上总是墨守成规,因此他们认为回到现实主义就是做了特殊贡献。他们认为不撒谎就是诗。

    她对列文瞧了一眼。她的微笑和眼神都告诉他,她这话是说给他听的,她尊重他的意见,并且预先知道他们是能互相理解的。

    列文在这个他十分喜爱的女人身上又发现了一个特点。除了智慧、文雅和美丽以外,她还具有诚实的美德。她不想在他面前掩饰自己艰难苦涩的处境。

    安娜送走客人.......整个晚上,她都无意识地竭力使列文拜倒在她的脚下(进来她对年轻男人都是这样的)。她知道,她使一个已婚的正派男人,在一个晚上对她倾倒的程度达到了顶峰,而且她也很喜欢他,但等他一离开屋子,她就不再想他了。

    因为知道结局安娜卧轨自杀,所以读下部时候的心情是沉重且不加期待的,但读到列文和安娜的碰面,就像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两个朋友认识一样的激动。

    柯兹尼雪夫和列文

    “凡事总有个界限。不随波逐流,做个忠厚老实、不爱虚伪的人,这当然很好......”

    “自古以来哲学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寻求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必要联系。”

    “总的说来,你的脾气太容易激动了——正像法国人说的那样——心血来潮,要干就干;你要么凭一腔热情拼命大干,要么什么事也不做。”

    做就拼命大干,要么什么都不做——这个性格属性之前在史蒂夫·乔布斯身上有读到过。

    哥哥是真的懂弟弟的。。。。像麦考夫·福尔摩斯和夏洛克·福尔摩斯,懂得并深爱并嫌弃着彼此~

    陶丽

    她也立刻明白,列文懂得这一层。就因为列文懂得这种细致的感情,陶丽才特别喜欢他。

    “吉娣写信给我,说她现在最希望的是孤独和安静。”

    陶丽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东西都喜欢,特别喜欢这个天真无邪、兴致勃勃的伏伦斯基。

    “她眯起眼睛,仿佛不愿看到生活的全貌。”

    如果说安娜是一个悲剧,那我认为陶丽就是另一个活着的悲剧了——具有一定的智慧,却过不好自己的人生。——活成了大多数人的样子,唯独没有了自己。

    奥勃朗斯基

    “事情就是这样,我的朋友。你要么断定现存的社会制度合理,那你就维护自己的权利;要么承认你在享受不合理的特权,并且像我这样尽情享受。二者必居其一。”奥勃朗斯基说。

    奥勃朗斯基对这个垂涎已久的差事说得多了,因此讲得十分利落,毫无差错。

    一个自私的自由主义者。奥勃朗斯基和陶丽就像±组合一样,他俩的婚姻是在互相消耗彼此。

    开篇他的人物基调——风流,但后面还是很惊喜的看到他那乐观的及时享乐主义,圆滑开明的为官之道,清晰的洞察社会阶层的能力,热情直接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大度等丰富的人物形象。

    维斯洛夫斯基

    .....谈到安娜,以及爱情是不是可以超然于社会环境的问题。

    维斯洛夫斯基也像其他男人一样,征得女士们的许可,脱去上装。

    一个白白的小鲜肉配角,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身上有些许伏伦斯基初级版本的影子。


    法国谚语

    “谁也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可谁都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改邪归正,永不嫌迟。”一句法国谚语。

    “有一位数学家说过,快乐不在于发现真理,而在于追求真理。”

    “谁有好良心,谁就有好胃口!这只小鸡会全部化成我的血肉。”

    “第一杯像木头梗喉咙,第二杯像老鹰升天空,第三杯以后像小鸟飞西又飞东。”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第二句翻译最是温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娜·卡列尼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tc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