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因素,如果你被隔离7天,不与任何人接触,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也许你会想:太自由了,我可以看书、看电视、看手机等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真的这样子吗?你有没有等待中无聊、渴望、焦急、期待的时候?肯定会有的,等待就是一个短程的隔离,你耐受不了,那么7天的隔离,同样你也耐受不了。事实上,很多被隔离的人,都非常想要与人接触,哪怕不是亲人。这与人的依恋模式有关系。
人类与别的动物不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在婴儿时离开抚养人是无法生存的,必须对人有所依恋,这是人类的依恋行为系统,婴儿想依恋对象哭泣、粘缠、呼唤,还有爬向他们,这些都是为了建立安全的亲近性,而表现出的根深蒂固和与生俱来的技能。依恋的目的不是从照看者那里获得保护以避免当前的危险,而且还要确保是否能从照看者持续地发现可获得性。这个持续将是一生的。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还是老年人。所以,老年人离开老伴后特别孤独、凄凉,需要再找一个老伴。
依恋类型分为四种模式: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在离开妈妈后,先是担心害怕,但后来就会适应环境,安全地玩耍,当妈妈回来后,跟妈妈很亲密。回避型依赖的幼儿在离开妈妈后没有什么表现,妈妈回来后也没有什么表现,其实内在是很孤独受伤的。这样的人不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通过不良行为表达情感。矛盾型依恋的幼儿离开母亲是很悲伤,和母亲重聚后,在和母亲联结和拒绝之间来回摇摆,母亲也不能很快缓解矛盾型幼儿的悲痛,以至于母亲在身边,孩子仍然在寻找一个缺失的母亲。
有依恋才有安全感,成年男女要找对象,而不是自己独处,这就是寻找依恋,而在找对象过程中总是习惯找身体强健、个子魁梧的、家庭环境较好的、亲戚较多的人,这是在寻找安全感。安全型依恋会促成安全感,而安全感不只有安全依恋模式就能一劳永逸的。
安全依恋的形成需要母亲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水平。如果母亲的情绪性、反应性和社会性都不强,孩子不会是安全型依恋的。情绪性是母亲自己的情绪管理水平,反应性是母亲对孩子行为、动作、声音的反应积极性。孩子哼唧一声母亲就知道是尿了还是饿了,母亲的反应性是良好的。社会性是母亲的社会化程度,是否也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深入社会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