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些语录的摘抄,所以会重新翻开书架上一些曾经读过的书,今天摘抄了李辛《精神健康讲记》上的一段话:
过去的这些经历,把你的世界压缩成一个小点点。你现在需要重新把你的思想和精神打开,再跟这个大千世界接上。当你为自己活着的时候,就能重新回到这个大千世界里,把自己的根扎到水分充足的地上。
你像是在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待了很久的人,只是闷头做自己觉得对的事。即使都做对了,还是在山洞里,没有出路。你现在,除了要做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事,还要从山洞里走出来。
要跟现实世界的人和事接触,不用想下辈子再怎么样,其实现在就可以。
李辛《精神健康讲记》
对这段话,深有感触。
假如把一个人自己比做一棵树,那么树根的根系就类似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根系越发达,扎进泥土里所吸收的营养也越多。
然而,人可能会从童年开始,就面对各种关系的变故。比如亲人的离世,父母亲关系的变故,家庭成员关系的疏离,与亲密的玩伴失联等等。
这些早期片段式的经历会让人感觉到周围的世界突然好像被压缩了,压缩到一个小圈子里,甚至是一个小点点上。
而对于处于弱势的孩子来说,除了有自身天生性格的原因,也有受小时候的权威力量影响的因素,尤其是感觉身边的亲密关系好像如何展开都不对,就会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童年的经历会深深烙在心里,以至于很长时间里都忘记了,原来随着成长,人是可以从那一个小点点里踏出来的,去接触大千世界,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的。
所以,在《精神健康讲记》里还有一句话是:
对任何人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生活要尽量丰富多彩一点,也就是“生命力”的出口要多一点,视角要宽广一点。换句话说,一棵树的根系要尽量分散均匀生长,才能广泛吸收到来自周围的养分。
如果说幼年时的根系发展受外界的影响无力改变,那么长大后,只要有愿力和行动力,是可以让根系再丰富起来的。
长大后,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父母最不想的是子女重复他们那些曲折的命运,所以可以由父母过去的经历结果中,反省自己是否能换个不同的活法。
每个人都当过孩子,每个人也可能有为人父母的一天。由曾经的经历体会到,对待一个孩子,其实比较残忍事情是切断或阻碍他与他人的关系。
比如,在家庭关系上,最好永远不要让孩子在父母之间做选择,问他谁更好,或更爱谁,或对父母的爱二选一,又或者必须要亲近谁,排斥谁。
孩子的生命是在丰富的关系中绽放的,一个家族世代人的共同努力,是希望看到后代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的。家族成员的一起付出,也是希望把后代托举起来,看到生命延续下去,不管是经历战火,灾荒,还是更艰难的磨难,都竭力挺过去。
虽然有时由于命运的安排,人会掉入深渊里,但是要看到即使是在黑暗深渊,它的岩壁上也可能挂着的通往出口的藤条,只要愿意用心觉察和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