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们,似乎都在默认这样一件事,强调品德第一,能力反而其次。认为能力可以培养,而品德则似乎是一种天生缺陷,很难弥补。
我总觉得品德这东西就是一个伪命题,品德的好与坏,似乎又没一个标准,只是自认为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这样做,这是一种主观判断。如果要品德像法规一样明文写下来,好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所谓的品德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现在学习所谓的国学,好像比较流行。认为学习了国学,让心宁静,不再抱怨等等,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更进一步则是成贤成圣了,从而修得好品德。好像是找到了一条有答案的出路。
我认为人性是自私的,或者说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动作。即使你从小耳濡目染读圣贤书,靠修身来自律,是很难真正受到约束,到最后是没约束。
在以前的封 建 社会,那些读书人,哪个不是从小就读圣贤书的,而且也从小就灌输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到头来又是如何。
明朝够厉害吧,还不是那样。据说明朝的官 员奉禄是很低的,如果完全依靠政 府的奉禄,可能连苦日子都过不了。在明朝像海瑞的官 员有几个,海瑞可能真正践行了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
从历史来看,靠自律来约束是最不靠谱的事,所以所谓的品德也是靠不住的。因此,可靠的只是要健全法 规制 度。
就好像苦口婆心地劝告你,骑电瓶车一定要戴头盔,戴头盔是为你自己好等。但光这样教育或劝导,事实证明是行不通,那时道路上到处都有不带头盔骑电瓶车的人。后来只有出动交 警,抓到不戴头盔骑电瓶车,就相应记录并处 罚,这样一来,大家都戴头盔了。
不要以为哪地方的人员素质高,哪地方的人员素质不行。这只能说明哪地方的法 规较健全,而那地方的法 规不健全而已。其他的毫无差别。
我们对“孝”都非常看重,百善孝为先。所以一个人的“孝”道,成了是否有优良品 德的标准。其实对于“孝”,已经写入相关的法规,如赡养老人的义务,常回家看望或培伴老人等,都有了相关的规定,所以它也有了法律依据。
唯有建立健全的法 规 体系,才是靠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