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白的诗选

李白的诗选

作者: 精致典雅 | 来源:发表于2017-12-25 11:40 被阅读50次

    第一部分:从五岁到二十四岁(705年一724年)

    1、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五言律诗)

    唐 ·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问题:1、读标题:戴天山在哪里?李白为什么访道士?见上面了吗?2、路途从哪里开始写起?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没有看到什么?心情怎么样?分别列出听到和看到的事物。3、关于四川你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什么?4、理解"挂"一词。还哪首诗里有这个挂组成的意境?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⑷树深:树丛深处。

    ⑸青霭:青色的云气。

    ⑹倚:靠。

    白话译文

    流水淙淙,隐约可辨犬吠之声;桃花灼灼,带露更显艳丽之色。

    树林幽深,鹿儿时隐时现。正午时分,溪边不闻钟声。

    野竹分开云雾穿入青天,飞泉挂在碧绿山峰。

    道士身经何处?无人能够知晓。只能独自身靠古松,默默派遣无端愁绪。

    2、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问题导读:1、标题中有两个地址,是哪两个?你知道锦城的来历吗?你学过的提到锦城的诗有什么?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锦城:锦官城的简称,故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即用作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一名锦楼,在成都摩诃池上,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

    ⑵金窗:华美的窗。绣户:雕饰华美的门户。

    ⑶珠箔(bó):即珠帘。由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银钩:玉制之钩。银:一作“琼”。

    ⑷飞梯:即高梯,指通往高处的台阶。

    ⑸极目:尽目力所及远眺。忧:一作“愁”。

    ⑹三峡:指长江三峡。其说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在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

    ⑺双流:县名,属成都府。因以县在二江(郸江、流江)之间,故得名双流,即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

    白话译文

    红日高照锦官城头,朝霞把散花楼染得光彩夺目。

    华美的窗间夹着锦绣的门户,珍珠缀饰的帘子间悬挂着玉钩。

    台阶高耸直入云端,我登高极目远望舒散怀忧。

    日暮时潇潇细雨飘洒向三峡,春时江水漫漫环绕着双流城。

    今天我来此登楼而望,正如同身游于九天之外。

    第二部分:从二十四岁到四十二岁(724一742),是李白出蜀沿长江漫游并追求功业时期。

    3、峨眉山月歌(七言绝句)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问题导读

    1、峨眉山在哪里?为什么叫峨眉山?通过标题,说一说月下峨眉山是什么样子的?2、找出文中五个地名,从地图上找出来,并说一说李白的旅程。3、李白是在什么时间,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离开蜀中的?4、朗读现代版的巜峨眉山月歌》。5、晚年还写了《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4、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唐 · 李白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滞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问题导读:1、标题中点出在哪里送别,到哪里去,送的是谁?你说一说。2、首四句写诗人当年在哪里,西看峨眉山月与人万里相随的亲切情景?3、后四句写诗人在哪里与蜀僧晏相见,并相送他到哪里去?4接下去四句祝愿蜀僧晏到长安后遇见肃宗皇帝怎么样?4、最后四句写到李白自己怎么样?希望蜀僧晏怎么样?

    全诗以“峨眉山月”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从“我”到月,从月到僧,再写到月,侃侃谈来,动感强烈,毫不气窒,充分显示出李白作为歌行高手的艺术水平。

    词句注释

    蜀僧晏:事迹不详。中京:指长安。

    巴东:即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巴东郡。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

    沧海:此泛指江湖。

    黄鹤楼:原在今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黄鹤矶上。月华:即月光。

    峨眉客:指蜀僧晏。

    秦川:指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古为秦地,故称。此指长安。

    黄金狮子:指当时的皇帝与王孙贵族。

    麈尾:麈是似鹿而大的一种动物。其尾可制为拂尘,魏晋以来的玄学家清谈时执之以示高雅。重玄:此指老庄哲学。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吴越:此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丹阙:赤色宫门,此指皇宫。

    帝都:即首都,指长安。

    归时:一作“归来”。

    白话译文

    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忆峨眉。

      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

      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

      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

      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

      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

      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

      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5、巜渡荆门送别》

    唐 ·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问题导读:

    1、首联二句点明作者离开哪里?到了哪里?2、颔联二句写舟过荊门后呈现出的特有景象是什么?视野顿然开阔的感受是什么?人从地图上查找长江三峡的形成。3、颈联二句分写什么?为什么?这种景象作者在四川是看不到的,想象他看到这种景象时的感受和心情。4、尾联抒写作者的什么情感?5、读完全诗后理解题目中的"送别"二字。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⑺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白话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同时鉴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望庐山瀑布二首

    其一(五言古诗)

    西登香炉峰⑵,南见瀑布水⑶。

    挂流三百丈⑷,喷壑数十里⑸。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⑹。

    初惊河汉落⑺,半洒云天里⑻。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⑼。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⑽。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⑾;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⑿。

    而我乐名山⒀,对之心益闲⒁;

    无论漱琼液⒂,还得洗尘颜⒃。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⒄。

    其二(七言绝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⒅。

    飞流直下三千尺⒆,疑是银河落九天⒇。

    问题导读:

    1、庐山在哪里?中国的三山五岳指什么?中国的五大淡水湖是什么?查找地图。2、第一首诗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说一说从哪个方向登?从哪个方向望?3、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试着分析。4、最后六句抒写诗人的什么?5、两首诗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香炉峰:庐山香炉峰有四。此指南香炉峰。因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故名。关于香炉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种说法。

    ⑶南见: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⑸“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壑(hè):坑谷。

    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此二句化用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句意。歘(xū):迅疾貌。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⑺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

    ⑻“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⑼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江月:一作“山月”。

    ⑾“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

    ⑿穹(qióng)石:高大的石头。

    ⒀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

    ⒁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⒂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

    ⒃还得:但得。一作“且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⒄“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谐:谐和。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一解为旧友。

    ⒅“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⒆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⒇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白话译文

    其一

    从西面登上庐山的香炉峰,看见南面瀑布高挂在山前。

    瀑布高高悬挂达到三百丈,喷涌出的溪水有数十里长。

    瀑布水流迅疾如同闪电般,时隐时现恰如空中升白虹。

    初看以为银河从九天垂落,河水从云天高处半洒而下。

    抬头仰观那气势更加雄伟,大自然造化之功多么壮阔!

    海天之风吹不断瀑布水练,江上明月照来又如同空无。

    瀑布水花在空中四溅乱射,冲洗着两侧青色的山石壁。

    水珠飞溅犹如轻霞般四散,流淌的水沫在巨石上翻滚。

    我平生素来喜爱游览名山,面临此瀑布更觉心里闲逸。

    不必说可吸饮如琼液之水,还可以用来洗去途中尘颜。

    还是与旧友相携一道到此,在这里隐居永远辞别人间。

    其二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7、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问题导读:

    1、天门山在哪里?2、诗中有"望"一字吗?但表现出来的是望到的什么景象,一一概括出来。3、全诗四句,但每句都是一个特写镜头,舟行景移。试着用彩笔画出这幅山水画来。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一作“至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2][3][4]

    白话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8、金陵城西楼月下吟⑴(七言古诗)

    金陵夜寂凉风发⑵,独上高楼望吴越⑶。

    白云映水摇空城⑷,白露垂珠滴秋月⑸。

    月下沉吟久不归⑹,古来相接眼中稀⑺。

    解道澄江净如练⑻,令人长忆谢玄晖⑼。

    问题导读

    1、首二句点明登楼的时间、主人、目的分别是什么?2、次二句写登上楼所见之景有什么?"白"字描写什么?"空"字描写什么?这样写表明了什么?3、"摇"和"滴"是两个动词,什么在摇?什么在滴?4、五六句写诗人在楼上干什么?想什么?5、最后两句直接表达诗人对谁的仰慕之情?6、李白在哪些作品里还提到南齐诗人谢朓?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那你想不想了解该人物?请查找有关资料。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金陵: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酒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陈其足下,为观景胜地。

    ⑵凉风: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⑶吴越:泛指今江、浙一带。杨齐贤注:“越州会稽郡,勾践所都。苏州吴郡,阖闾所都。今浙东西之地皆吴越也。”

    ⑷空城:荒凉的城市。《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

    ⑸白露垂珠:此化用江淹《别赋》“秋露如珠”句意。白露,指秋天的露水。

    ⑹沉吟:深思。《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⑺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此指能彼此对话,思想感情上互生共鸣的人。稀:少。

    ⑻解道:懂得说。澄江净如练:《文选》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此径引其后句,而改动一字。

    ⑼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其字玄晖,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

    白话译文

    金陵的夜晚寂静凉风四起,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吴越。

    白云映在水中摇动着空城,露珠晶莹低垂欲坠映秋月。

    在月亮下面沉吟久久不归,自古能与我相接者少又稀。

    只有他能吟出澄江静如练,让人长久地回忆起谢玄晖。

    9、长干行二首⑴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⑵。

    同居长干里⑶,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⑷,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⑸。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⑹。

    门前迟行迹⑺,一一生绿苔⑻。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⑼,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⑽,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⑾。

    问题导读:

    1、《长干曲》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唐崔颢拟作四首。(复习)《李太白文集》中有《长干行》二首,另一首非李白作。大长干巷在今南京市中华门外,小长干巷在今南京市凤凰台南。江东称山陇之间平地为"干"。2、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什么意思?从哪里来的?3、第一节前六句写什么?第二节从"十四为君妇"到"岂上望夫台"写什么?写少女新婚羞涩情态是哪句?写誓同生死是哪句?3、从"十六君远行"到"坐愁红颜老"中?写滟滪堆的什么?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门前生了绿苔?为什么写蝴蝶双飞?为什么红颜老?4、最后四句中长风沙在哪里?去那里干什么?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下篇一作张潮。黄庭坚作李益诗。

    ⑵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⑶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⑷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⑸滟(yàn)滪(yù)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⑹天上哀:哀一作“鸣”。

    ⑺迟行迹:迟一作“旧”。

    ⑻生绿苔:绿一作“苍”。

    ⑼胡蝶来:一作“胡蝶黄”。胡蝶,即蝴蝶。清王琦《李太白文集注》云:“杨升庵谓蝴蝶或白或黑,或五彩皆具,唯黄色一种至秋乃多,盖感金气也,引太白‘八月蝴蝶黄’一句,以为深中物理,而评今本‘来’字为浅。琦谓以文义论字,终以‘来’字为长。”作‘黄’字亦有道理。

    ⑽早晚:多早晚,犹何时。三巴:地名。即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⑾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700里。

    白话译文

    其一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10、夜下征虏亭⑴

    船下广陵去⑵,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⑶,江火似流萤⑷。

    问题导读:

    1、金陵和广陵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地方?2、前往之地和离别之地在哪里?什么时间出发?怎么出行的?2、在这幅春江花月的舟行夜景图中,选取了哪两个意境?这两个镜头呈现在哪里?用现代汉语描绘这幅春江花月的舟行夜景图。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此诗题下原注:”《丹阳记》:亭是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所立,因以为名。“据《晋书·谢安传》等史料,谢安从未有过征虏将军的封号,这里“谢安”应是“谢石”之误。

    ⑵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⑶绣颊(jiá):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鸟。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

    ⑷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红“。刘本注云:江,今本作红,江字为胜。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白话译文

    小舟朝广陵驶去,明月照着征虏亭。远望山花如美丽的绣颊,江上渔火像点点的流萤。

    创作背景

    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兴写下此诗。作品原文

    11、越中览古⑴

    越王勾践破吴归⑵,义士还家尽锦衣⑶。

    宫女如花满春殿⑷,只今惟有鹧鸪飞⑸。[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⑵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⑶还家:一作“还乡”。锦衣:华丽的衣服。《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⑷春殿:宫殿。

    ⑸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叫声凄厉,音如“行不得也哥哥”。[2][3]

    白话译文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凯旋,六千义士都衣锦封官。

    当初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而今只有鹧鸪飞落在断壁残垣。

    12、苏台览古⑴

    旧苑荒台杨柳新⑵,菱歌清唱不胜春⑶。

    只今惟有西江月⑷,曾照吴王宫里人⑸。[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其子夫差增修,立春宵宫,与西施及宫女们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国,吴太子友战败,遂焚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览:观览。

    ⑵旧苑荒台:旧时吴王的园林和荒圮的台榭,指姑苏台。

    ⑶菱歌清唱:一作“采菱歌唱”。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清唱,指歌声清晰响亮,一作“春唱”。不胜春:不尽的春意。

    ⑷西江月:西边江上的月亮。西江,或指长江,长江在苏州西。

    ⑸吴王宫里人:指吴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2][3]

    白话译文

    山上荒台与残破的宫墙对着新绿的杨柳,山下采菱人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

    当日这里的欢歌盛舞到何处去寻?只有那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旧

    13、乌栖曲1

    姑苏台上乌栖时2,吴王宫里醉西施3。

    吴歌楚舞欢未毕4,青山欲衔半边日5。

    银箭金壶漏水多6,起看秋月坠江波7。

    东方渐高奈乐何8!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乌栖曲:六朝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调名,内容多歌咏艳情。

    姑苏台:在吴县西三十里姑苏山上,为吴王夫差所筑,上建春宵宫,为长夜之饮。又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盛陈音乐,日与西施为水嬉(见《述异记》)。乌栖时:乌鸦停宿的时候,指黄昏。

    吴王:即吴王夫差。夫差败越国,纳越国美女西施,为筑姑苏台。姑苏台旧址在今江苏苏州,据《述异记》载,台周环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三年乃成。内充宫妓千人,又别立春宵宫,造千石酒钟,作大池,池中造青龙舟、陈妓乐,吴王日与西施为长夜欢。

    吴歌楚舞:吴楚两国的歌舞。

    “青山”句:写太阳下山的情景。衔半边日:太阳将要落山。

    银箭金壶:指刻漏,为古代计时工具。其制,用铜壶盛水,水下漏。水中置刻有度数箭一枝,视水面下降情况确定时履。

    秋月坠江波:黎明时的景象。“东方渐高”,东方的太阳渐渐升起。

    东方渐高(hào):东方渐晓。高,同“皜”,白,明,晓色。奈乐何:一作“奈尔何”。[2][3]

    白话译文

    姑苏台上的乌鸦刚刚归窝之时,吴王宫里西施醉舞的宴饮就开始了。

      饮宴上的吴歌楚舞一曲未毕,太阳就已经落山了。

      金壶中的漏水滴了一夜,吴王宫山的欢宴还没有结束,吴王起身看了看将要坠入江波的秋月。

      天色将明,仍觉余兴未尽,就是天亮了,又可奈何我乐兴未艾哉!

    三首诗的问题导读:1、讲一讲卧薪尝胆和西施的故事。2、解释成语"锦衣还乡"。3、了解姑苏台遗址。4、吴歌楚舞的故事。

    14、明代版本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导读,

    1、这首写静夜见月思乡之作,疑作于李白出蜀江南一带游玩接挤落迫公子,"散金三十万"以后的贫困之时。2、启发于列诗句:A、梁简文帝《玄囿纳谅》:"夜月似秋霜"。B、曹丕巜燕歌行》燕歌行 魏晋 ·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C、南朝的《子夜吴歌》,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或眷恋之情。现存七十五首,其中春歌二十首,夏歌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又称《吴声四时歌》或《子夜吴歌》,简称《四时歌》。

    这些诗都是写游子思乡,女子思念情人,都是由明月引起思念。对李白的艺术构思和遣词造句都有一定的影响。

    15、子夜四时歌四首⑴

    春歌

    秦地罗敷女⑵,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⑶。

    蚕饥妾欲去⑷,五马莫留连⑸。

    夏歌

    镜湖三百里⑹,菡萏发荷花⑺。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⑻。

    回舟不待月⑼,归去越王家⑽。

    秋歌

    长安一片月⑾,万户捣衣声⑿。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⒀。

    何日平胡虏⒁,良人罢远征⒂。

    冬歌

    明朝驿使发⒃,一夜絮征袍⒄。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⒅。

    裁缝寄远道⒆,几日到临洮⒇?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子夜四时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⑵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fū)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⑶“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⑷“蚕饥”句:南朝梁武帝《子夜四时歌》:“君住马己疲,妾去蚕欲饥。”此用其句意。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⑸“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⑹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⑺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⑻若耶(yē):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⑼“回舟”句: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⑽越王:指越王勾践。

    ⑾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⑿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⒀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⒁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⒂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经·国风·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罢:结束。

    ⒃驿(yì)使:古时官府传送书信和物件的使者。驿,驿馆。

    ⒄絮(xù):在衣服里铺棉花。征袍:战士的衣裳。

    ⒅“素手”二句:指冬夜寒冷,将征夫妻子的手都冻僵了,连针剪都拿不住。素手,白净的手,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

    ⒆裁缝:指裁缝好的征衣。

    ⒇临洮(táo):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白话译文

    春歌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鲜艳。她宛转地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已饥,我该赶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搁您宝斑的时间了。

    夏歌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秋歌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冬歌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第三部分:李白从42岁到44岁(742一744)供奉翰林时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的诗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cl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