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昨天上午乘6路公交去消灾寺时,瞧见有辆凤县开往宝鸡市的班车停靠在站台上。于是问了司机,大散关是否经过。司机回答经过,在大门前下车。今天六点十分离开住宿,到站台约十分钟,已有去宝鸡市班车停在那里。
上车,问了司机大散关下车价格,扫码,二十一元。六点半发车,沿着昨天去消灾寺的公路行驶。这些天乘普通班车,皆是穿行于秦岭山脉。凤县到大散关的公路,也是在崇山峻岭间盘旋。约一小时半后,大散关门前下坡公路边停车。
关门公路崖壁下有清溪流淌而过,此水古称散谷水,关门背后高岭叫大散岭,大散关的名称取之于此。走到售票窗口,里面没人,看时间已过了开园时间,随后大声喊道:“有人吗!"
边上工作楼底层房间有人应声,出来一男子。我说了缘由,是来旅游的,参观大散关遗址。男子略有惊诧地看了我一眼,见我背着大的双肩包,显然是独自一人来此,问了一句:“搭班车过来的?”
我点了点头说是的。男子开锁打开边门,进售票室,我随即递上身份证,优惠十元,付了三十元。
对大散关的印象,最初来自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中学看的历代诗人文学家丛书,是一种薄薄的小开本册子。当年前后看了李白、杜甫、陆游等人的,其中陆游的诗词名篇,除了《示儿》,《钗头凤》,就是《书愤》了。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当时读后,觉得莫名的振奋和悲壮。如今当年的我,也已鬓发斑白,放翁的诗亦通读了全集,倒是觉得这句诗堪称千古名句,皆是名词对名词,意境豪迈,有杜工部之沉郁顿挫,亦是两宋诗中的绝唱。
进入关门,有台阶数十,上有一殿,供奉老子骑青牛塑像。据说,当年老子出散关,遇关令尹喜,求书,留下《道德经》。这老子出关,又有一说,是函谷关。上半年游洛阳,去了函谷关,也有此说。
过此殿,殿后有上山石阶,百多级到凉亭。台阶窄陡,两旁扶拦系木棍为之。升至凉亭,左转上山,边上竖一木牌,上书离山顶1800米,离烽火台400米。石阶如蛇,蜿蜒向上。树木夹道成荫,阳光偶尔从缝隙中透泄而下,阶上苔藓斑驳,山谷鸟鸣虫唱,溪流欢歌,清音盈耳。偶尔右侧山谷有列车驶过声响,那定是宝成铁路的列车。
约上行二百米,有木牌书写内战时一野和胡宗南激战处。途中经过三处平台,到财神庙。左侧上行为烽火台,乃遗址重建,约数平方。右侧数十步,过财神庙,下行为古战场遗址,陈仓古道。城墙战具等皆仿造。女墙后有陈列馆和塑像,介绍了南宋吴玠吴璘抗金事迹。以二千精兵大败兀术十万金军,敌酋仅以身免,使南宋国祚延长百多年。由此可见,大散关之险要,为历代兵家之所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