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轻轻的,从窗外吹进来,阳台那盆吊兰的影子晃晃悠悠的。灯前,我静静地翻着书页,在这安静又凉爽的夜晚,读书再适合不过了。偶尔倦了,抬头望一望,夜空虽然黑漆漆的,却很晴朗,让人清楚地,自然而然地望见当空那一轮,或者说那一团揉碎在银河里的月,弥漫着,氤氲着,还有那若隐若现的星……
我很喜欢看书,每当我捧起书细细品读的时候,内心就或多或少有一种崇高的意味,为什么呢?还真不好回答,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暗夜里的跋涉者,看到光亮时候的那种满足,正所谓心之所向罢了。
文化之光说到读书,又不禁想起古时候人的挑灯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可见这种心之所向的感觉和所谓崇高的意味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专利,我们所喜欢和向往的,一定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某种东西,这,就是所谓文化吧。而中华文化,作为现存的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化,绵延千年而历久弥新,怎能不让人心醉神迷呢。
曾仕强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从来不是根据种族或者地域来划分的,而是以中华文化为基本出发点的,中华文化存在的地方就是中华民族,而有中华民族的地方才有中华文化”。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有幸生长在人杰地灵的中华大地,应当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何等的厚重,我们对其继承和发扬的历史责任是何等的重大,就像余秋雨先生所说:“中华文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
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是灿烂的,是源远流长的,这其中不仅有中华文化,回首人类的历史,自从与猿猴分道扬镳时起,天之骄子的“人”就开始不断地创造着辉煌的文明,积累和沉淀着多元而厚重的文化了。
文化之光文化是一直在积累的,但这个过程时而迅猛,时而缓滞。迅猛的时候少,缓滞的时候多。迅猛,是因为次第诞生的文学巨匠掀起了文化浪潮,诸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诸子百家争鸣。缓滞,是因为历史上的当权者并没有意识到文化的力量和重要性,他们有的对文化不甚重视,甚至摧毁之,有的利用所谓正统文化实现专制独裁,而让其发育不良,诸如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方的教会神权专制。其实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战争,似乎一直到今天,在一些人看来,战争还是体现自己强大的最有效的方式,殊不知这种粗鄙的行径恰恰暴露了其浅薄的内心和扭曲的人性,他们摈弃的是文化教给他们的友善与和谐,选择的是只有禽兽般的消灭和占有,他们不仅无视了自己国家的文化,还会对别国的文化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这样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有时也称世界阅读日,是世界性的文化节日,这个日期是西班牙政府向联合国提议的,因为这一天正好是一位文学巨匠去世的日子,他就是《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是公元1616年去世的,令人震撼的是,在塞万提斯去世402年后的这一天,全世界又因为他而捧起了书,就是这样一位文学史上的巨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却极其狼狈,关于他生前的经历有这样一段描述:“塞万提斯只上过中学,没上过大学。23岁当兵,第二年就在战争中左手残废。几年后又被海盗绑架,但是因为交不出赎金,被海盗折磨了整整五年。终于摆脱海盗后,又连续两次因遭到别人诬陷而进入监狱。好不容易释放以后,他开始写《堂吉诃德》,但是书刚刚出版,却因为家门口有人被刺,他受到怀疑,再度被关进监狱……”。
文化之光伟大如塞万提斯这样的巨匠,与其相伴一生的并没有鲜花和掌声,而是纷至沓来的残废,诬陷,海盗,绑架,监狱,有谁注意到他了吗?没有,何其残酷!何其悲凉!
塞万提斯这样的遭遇不由得让我想到许多人,披发行吟泽畔的屈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穷困潦倒精神异常的梵高,抱着老马哭泣的尼采,离家出走的列夫托尔斯泰,失明又失聪,瘫软在琴椅上的贝多芬……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以上哪一位不是开天辟地的人物,只可惜他们满腹才华不被当时的世人所理解,一枪热忱换来的是质疑与嘲笑。他们怀着一颗滴着血的敏感而悲悯的心,饱受着混沌与黑暗的折磨,用尽一生的力气,化成一颗星,在人类文化的暗夜中闪耀着,燃烧着……
在世界的所有力量当中,文化是最柔弱的,同时也是最顽强的。当文学巨匠们所处时代的王公贵族们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的时候,只有他们的名字和他们创造的人物,情感和精神还被世人所记忆。也许只有今天,一部分人才会慢慢明白,让一个名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是文化,而且只是文化,那一个个被后世永远记住的名字,比那些军队占有的任何领土都重要……
文化之光合上书,打哈欠的功夫,又望了望窗外,现在已然是深夜了,近旁的树黑黝黝的,在风中摇曳着,有些可怖。好在那月啊,明晃晃的,就像是我们共同的文化之源;好在那星啊,一直闪耀着,也好比引领文化潮流的巨人们,它们撒下的柔弱的亘古不变的光,正把那方“愚昧”的夜空闪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