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过桥米线,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有一个版本很是喜欢——
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贤惠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
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
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
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黑哥和大宝送我们去上课,下课后爷俩在门口坐等。
午饭时间到了,在商场解决完再回家。大宝想吃烤肉饭,我想吃饺子,黑哥想吃米线。最后拥护黑哥,全家都吃米线好了。
每次出去吃饭大宝都吱吱歪歪,嫌我们不听从他的意见,吃饭的时候却比谁吃得都欢!
那家店里生意真好,座无虚席!每个店员都风风火火一遛小跑……
一份招牌一份番茄一份菌汤。服务员帮我们把肉片和小蛋蛋先放进去,片刻之后我们把小菜和米线一古脑儿全倒进去了。没去过云南,不知正宗的吃法是怎样的?


太烫了!舀到小碗里凉一会儿。小皮货饿了,等不及了!让我给吹一下……

吃饭也不闲着,两只小眼睛四处张望,果然,发现目标!两个美女的桌上放着一个橙色的纸袋,小皮货哭闹着我要那个我要那个!
看了一眼,是空的啊!告诉他只是一个袋子,哪里听得进去,大爱的橙色啊!无奈地求助黑哥,黑哥顺着我指的方向看去,竟然秒回:我明白了!随即抱着小皮货出去了,留下我一头雾水……
没人打扰,米线也没那么烫了,趁机和大宝大快朵颐!好一会儿那爷俩才回来,兴高采烈的小皮货手里高高举着一个同款橙色袋子,里面装着一个薄饼,心满意足。
黑哥笑着自夸,多么神奇的爹,看一眼就知道了!原来我们上课的时候黑哥和大宝随便逛了一下,恰好在电梯口那里发现这个围炉锅盔,还站那儿围观了一会儿,所以看见那个包装袋立马就明白了……
现做的,所以才那么慢。尝了一口,还真挺好吃!很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