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发育的某个时期,他会对某一些事物或活动特别有兴趣,有种特殊的爱好,蒙台梭利称之为“敏感期”。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书写、阅读等分别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敏感,这段时间相关的学习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绝好机会,但这一段时间过后,这种强烈的兴趣会消失。遗憾的是,我们许多父母并不知道这重要的“敏感期”,有意无意地中断了孩子的“敏感期”,从而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作为父母和教师必须留心观察儿童的表现,抓住“敏感期”加以引导,从而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
对于“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老话,许多人都知道,但是并不理解它,还有人认为是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它是黄金期。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一些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所以说只要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就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和胜利。
我们知道,出生时人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之后不再增加。刚出生时孩子的大脑共有50亿个突触;出生后第一年,突触数目会增加20倍;3岁时大脑大小即是成人的80%;4岁时,脑的代谢达到高峰,脑逐渐成熟,对能量的利用也更有效。这就是我们会发现这一年龄的孩子会不停地动,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在不断获得信息,能量消耗比较大,需要的营养比成人要多,身体发育同时也加快。
美国科学家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技术,对幼儿大脑的发育进行扫描观察,发现孩子在出生之后,由于视、听、触觉接受大量的信号刺激,脑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联系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且研究表明,3岁以后,大脑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已经基本定形,并且停止了新的信息交流,这时大脑的结构就已经牢固成形。
正因为如此,孩子幼时的生活经历将会极大地影响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程度,在一个充满忧虑和紧张气氛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而且很容易被自身的感情压垮。相反,那些生活在充满爱心环境里的婴儿则会与环境频繁地进行交流,进而促进额叶前部的循环,这样就增加了以后对精神疾病和其它疾病的抵抗力。
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关键期”,所谓“关键期”,是指最容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也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还会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南希-贝莱博士潜心研、观察了婴儿的发育、发展,她在《幼儿发展研究》一书中提醒父母注意婴儿智力的正常发展:第一,当某样东西掉落到地板上时,6个月的婴儿会顺着下落地方向看。第二,当需要得到满足时,6个半月的婴儿,会发出表示满意的声音。第三,7个多月时,婴儿会冲着镜子中的影像微笑,还能去寻找落地的东西。第四,8个半月时,婴儿会和成人一起玩诸如藏猫猫、拍拍手等简单的小游戏,也会倾听熟悉地词。第五,9个多月时,婴儿会自己动手玩弄一些小物件,也能理解某些词的含义。第六,10个多月时,婴儿会模仿成人把积木放入盒中,若看到别人把玩具包起来,就不会去拆开。第七,11个多月时,会模仿词的发音。第八,12个多月时,会讲几个单词。法兰克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莫妮卡-克诺夫研究发现0~3岁是儿童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是儿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吃干食物的关键期;2~3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地关键期。
一个人的智商50%在3岁前发生,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起教育时,抓住3岁前这一关键期十分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有时突然发现,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似乎一夜之间词汇量有了迅猛增加,科学家认为,孩子学习语言不是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学习,而是存在突然的“语言爆发期”现象。3岁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孩子会从无意识的状态过渡到有意识的状态,而且建立他所在地生存群体和特定社会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表达机制。
比利时心理学家观察发现,一个2岁半的儿童通常具有二三百的词汇量,但到6岁时他已经能够使用数千个单词了,而且这些词汇都是在没人教导的情况下孩子们自然吸收的。而在孩子1~3岁期间,他们自己能够学习多个词汇,且学习的中等难度词汇比简单词汇多,这就意味着父母无需为各种声称能提高孩子词汇量的“新发明”而花费时间和金钱。《父母的语言》这本书中,就很详细地阐述了,在孩子三岁前,父母对孩子所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父母应抓住这一时期,多跟孩子说话、多读书给孩子听,才是提升孩子语言能力的关键。
还有一点,3岁前孩子如果受到营养、疾病或药物等有害因素的影响,其对身高的损害将大大超过3岁后。
总之,无论从大脑发育、智力开发、身体增长、性格培养,还是从其它方面来说,3岁都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作为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一人生成长的黄金期。
基于以上这些,我们就要重新去了解孩子,从新生儿开始,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婴儿期遇到的一切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和儿童期的成长变化,都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认为新生儿受过艰苦的磨难,在新生儿一落地就被强行穿上衣服,甚至还被包得紧紧的。其实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自身就包含着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并积极主动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我们不会忘记,孩子经常有意无意地去破坏手中的玩具,特别是那些我们专门为孩子的成长年龄而准备的玩具总是被孩子们破坏得更严重,这让我们很头疼,发誓再不给他买玩具……却很少有人去探究背后的真相。孩子想破坏玩具只是因为他想知道这些漂亮好玩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做成的。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正是其智力一步步发展的结果。作为父母,应理解、支持孩子的这种好奇心,鼓励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给孩子买一些能够拆装的玩具,耐心回答孩子提出地关于玩具原理的问题,逐步培养孩子的能力。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他们不仅需要各种玩具,而且需要一个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环境。孩子喜欢模仿成人,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选择和参与,从而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调动自己的潜能。事实上,孩子的心灵具有一种强烈的自己做事的欲望,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以及符合心理需求的东西,立刻就会焕发出令人震惊的激情和活力来。无需父母的过多干涉,只需充当一个观察者就好。
仔细回想一下,每一个孩子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显示出了惊人的敏感性和意志力,只不过我们熟视无睹、见惯不怪,没有仔细观察并且觉得习以为常,从而导致经常忽视了孩子的敏感特点以及他们的需要。
如果孩子们在他们的敏感期内学会掌握某种技能或者学会自我调节,就像点燃了希望之光,在这种敏感性的推动下,他们会满怀活力和激情地把握周围的一切事物,并且能积极轻松地学会每件事情,从中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只有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以后,他才会失去兴趣。但是如果在这段特殊的敏感期内,孩子们受到外界的阻碍,那他们的身心就无法正常发育,甚至会紊乱和扭曲。像有些孩子幼年时期就表现得很忧郁或者孤僻,那其实是由于成人对敏感期的忽视,无意间留给了他们阴影。
等到敏感期过去之后,孩子会感到繁重的压力让他们心生厌倦,甚至产生憎恶的情绪,是我们错误对待孩子的敏感期的结果,这也就是孩子为什么刚开始对一样事物特别感兴趣,后来又特别讨厌的原因。
在敏感期阶段,孩子内心时刻都在发生奇迹,这时,我们要尊重孩子内心的创造工作,虽然一个孩子在不适合心灵成长的地方也能艰难地长大,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究竟会有怎样的性格和未来呢?須知道,对孩子最初教育的毫厘之差能导致将来的谬之千里。
孩子还有秩序的敏感期,它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就出现。秩序遭到破坏,孩子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哭闹。在孩子们的秩序敏感期内,如果感知到混乱,很可能会成为他们成长的障碍和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如果外在的环境阻碍了孩子敏感性地正常发展,孩子就会焦躁不安或者发脾气,这正是小孩经常莫名其妙闹情绪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对小细节敏感,孩子会被一个小东西吸引并全神贯注地盯着它,好久好久都不会离开。
作者给到我们家庭育儿的9个要点:
1.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
2.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
3.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4.平时多沟通,多交流育儿经验,也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5.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心理来养育孙辈。
6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长辈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7避免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
8.孩子口味应该比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饭,让孩子吃得过咸。
9.不要总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及抵抗力。
孩子的情绪会发生波动,会被我们当做太任性,继而去处罚让孩子纠正,给孩子许多禁令,这其实是我们不了解孩子的特性,大人具有一种贪婪的本性,他们习惯于小心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允许孩子破坏任何东西,而且讨厌孩子打扰他们做自己手头的事情。于是就出现孩子被赶到外面去,或者让保姆带孩子去散步,或者想尽一切办法哄骗孩子睡觉。许多父母就是这样只看到孩子身体需要,让他们吃喝和睡觉,他们总认为孩子不应该到处乱走,不应该碰任何房间里的东西,他们就应该做一个听话和服从的睡眠着。却忽视了孩子更重要的心理需要。
孩子们通常在一岁半到三岁之间会有很强烈的亲自动手的欲望。会从成人的活动中得到启发,通过亲手操作努力地去模仿成人使用或处理物品,尽管刚开始缓慢,但他们却乐此不疲,而我们许多父母在看到孩子行动缓慢时,就不由自主会有干预的欲望,想替孩子把事做完。这中间有些反抗精神弱地孩子就开始习惯了被大人的意志控制,而父母阻挠孩子自由行动,是影响他们成长的最大障碍。时间一长,还会造成孩子心理压抑。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自由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当然,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
为什么“真烦”“真没劲”之类的话都成了许多孩子的口头禅,许多孩子厌学厌世或离家出走……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教育的失败,不能不说是父母教育的失职。
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小时候的心理创伤会影响一个人终生。尤其是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作为父母是孩子的拯救者,抓住“敏感期”加以引导。
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