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了《梅艳芳》这部电影,梅艳芳有一个很疼她的姐姐,原本是姐姐带着年幼的她从小上台表演,小时候姐姐是主导,更受人欢迎。但是长大后,两姐妹一起参加歌唱比赛,结果姐姐却落选,梅艳芳从此就以嗓音独特和唱功一炮而红。
一开始,有经纪人主动上门找梅艳芳签约时,姐姐展现出短暂的失落感,但后来梅艳芳从唱歌比赛得奖,姐姐也真心为她高兴,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自此,梅艳芳在歌坛一路走红,忙于工作。当姐姐恋爱时,俩姐妹的关系还是非常亲密友好的,但是当姐姐将结婚的消息告知她时,梅艳芳一下子就变得冷漠起来,还故意在姐姐试婚纱时迟到。结果,两姐妹大吵一架,关系变得很僵。
当时看到这一幕,我感到有些费解,现在才慢慢懂了。去年领证前后,我也感觉到冰姐的疏离,她也常常表达“你已经是有夫之妇,不再只是我妹了。”我刚开始只以为,这种疏离来自身份转变是与原生家庭分离的正常感受,现在才知道冰姐心里,还有一种失落感。
我之前不明白,为什么梅艳芳拥有她姐姐无法企及的名誉和成就,却对姐姐恋爱结婚这些普通人的幸福产生妒忌。随着电影进度才知道,梅艳芳因为明星身份去收获普通人的幸福反而变得困难,她内心渴望着却得不到。
前阵子,我得知冰姐谈恋爱逐渐回归正常人的生活轨道时,也闪过失落和羡慕的心情。可是,我很快就发现,没有必要以他人的生活作为参照。
生命的节奏和步调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当我因为对比去希望活成别人那样时,相当于把人生的主动权交出去了,这显得有点愚蠢啊。
想明白这点,之后再听到任何冰姐分享的好消息,比如加薪了,晒恩爱撒狗粮之类的,我都能真心替她感到高兴,随喜祝福,自己好像也得到这份快乐的滋养。
电影里,梅艳芳逃去泰国避难的时候,她给姐姐打了一个电话,两个人终于和解。可惜,姐姐得了家族遗传的子宫癌,很年轻就生病过世了,留下年幼的两个孩子。
不久后,梅艳芳与姐姐一样得了癌症,与疾病斗争几年后还是走了。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都逃不过各自的人生考验。
习惯性与他人对比,大概是一种集体无意识。
很多时候,大家都是这样相互参照来活的。最常见的就是,大家都有房有车,那我也得想办法拥有……绝大多数人都被这种集体无意识裹挟着前进的,极少人会停下来认真想过,那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必要的吗?
集体无意识与内卷现象,让我们看起来就像列队毛毛虫,只跟着前面的人走,丢失了自己的判断力和主动权。
我想,人生唯一值得比照的人只有自己,跟比过去的自己比,跟去年的自己比,跟昨天的自己比。去看看,现在有没有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模样,有没有把那些想做的事都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