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得到、分答等不同模式的知识付费类产品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得到团队的付费内容产品《李翔商业内参》20天内营收破千万,知识付费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发展趋势,与之相关的内容创业成为风口。

去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知识分享市场已初具规模。初步估算,2016年知识领域市场交易额约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05%,使用人数约3亿人。
那么客观来说,知识付费是否值得倡导呢?
一向免费开放的互联网怎么突然开始内容收费了呢,这让很多人颇有些不解。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正是免费开放的互联网造成了信息爆炸、内容冗余的现状,进一步催生了知识付费。从过去的信息匮乏,到现在的信息冗余、知识焦虑,其背后既是对新知识的渴望,也是对良莠不齐的免费内容的失望。
线上支付技术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让知识付费应运而生。知识付费是否值得倡导呢?其实就是问问自己,我们是否有必要并且愿意为知识买单呢?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早在互联网诞生之前,我们就开始会知识买单,并且十分乐意为此投入很多。人类可以称得上是自然界中最好学、最充满好奇心的生物了,这让我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之外,有更多的知识学习诉求。
先贤孔子教学尚且会收“其以乘酒壶、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也就是以干肉作为学费。从另一角度来说,为知识付费也是对老师、讲授者等劳动的尊重。
那既然为知识付费自古以来就有,那这一轮吹起的“知识付费风”和以往有什么区别吗?
这就不得不说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大力改造,互联网技术的加持,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想要学习,要乖乖地到私塾学校里学习,而现在,打开手机就可以有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可供选择,上下班的路上都可以用来学习。从这个角度可以说,现阶段的知识付费是更为个性化的学习场景,学习者有很大的自主权来选择接收知识。
毋庸置疑的是,知识付费形成的这股势能在未来还会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入局。对于从业者来说,能否持续地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付费是关键;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理性看待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商品,让知识付费更好地为自身充电提供动力。
本文原创于微学伴
微学伴,好用的知识制作与售卖工具。
微学伴是专注于知识付费、教育培训的工具型平台,可一站式满足课程制作、学员管理、付费转化、营销推广、数据分析五大核心需求。
让课程的生产发布、推广分发、管理交互、交易收入都变得更加简单,形成品牌闭环,快速完成用户沉淀,一站式解决方案,在线教育、付费转化也可以很简单。
目前已有70000多家机构选择微学伴,店铺月均销售额达10万!用微学伴,与71088家机构一起玩转知识变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