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适:最早见于周代金文,本义为疾速5
。而繁体字的“適”(shì),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为前往,后引申为调节6
。今将“适”作“適”的简化字。
莫: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2
其古字形像太阳落在草木之中,是“暮”的本字,本义即指太阳落山的时候。引申之则可指晚、一年将尽、时间将尽等,读mù。“莫”又被借用于否定性不定代词用,表示没有哪样东西、没有谁,又借作否定副词用,表示不、不要之义;也表示揣测或反问,读mò。日且冥也。”注:且冥者,将冥也。木部曰:杳者,冥也。夕部曰:夕,莫也。引伸之义为有无之无。
钱先生认为这里适有两个意思:一为一专主义,读丁历反。如云“吾谁适从”。又为适通敌,无适,即无所敌反义。无莫也:莫字亦有两解。一、不肯义,与专主对。既无专主,亦无不肯,犹云无可无不可。一、通慕,爱慕义,与敌反义对。既无敌反,亦无亲慕,犹云无所厚薄。
朱熹版:适,专主也。春秋传曰:“吾谁适从”是也。莫,不肎也。比,从也。
谢氏曰:适,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苟无以道主之,不几于猖狂自恣乎?此佛老之学,所以自谓心无所住而能应变,而卒得罪于圣人也。圣人之学不然,于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然则君子之心,果有所倚乎
我对这句话非常不理解,一专主义,读丁历反是什么意思,我查不到解释,但是看到杨伯峻版解释: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
李泽厚版解释:
孔子说:“君子对待天下各种事情,既不存心敌视,也不倾心羡慕,只以正当合理作为衡量标准。”
我对于后两者的解释比较清晰。综上所述我自己的理解是:孔子认为:君子对于事物的评判标准不是单一的,非此即彼的,而是结合当时的形势,人心向背,来综合判断的,只要是符合天道人心的,符合法理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都可以去做。
我觉得这是孔子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也就是时也,势也,君子不惧自己名声受损,只为天下百姓所愿,但是,这样的牺牲需要有极大的格局观和历史观,否则就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里了。
和我们现实生活里,倘若遇到事情时,我们需要了解全盘后,有时甚至要在思考未来的走向,然后在做出自己的判断,这对于我们的格局和眼光是一种很好的修行和锻炼,所以,我们需要不带任何固有判断来看待事物,要带着新生儿般空无来看事物,然后,根据义理来做出自己的判断,决策自己的行动,我想这就是现在所说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