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经常问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让自己成长的更快?学习会让人真的成长吗?今天,我读了李镇西的文章《坚持这“四个学习”,你想不成长都不可能》,对以上问题又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李镇西在这篇文章中说:“坚持四个学习,即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己学习,向学生学习,你想不成长都不可能。”言外之意,说明了学习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习可以促使一个人成长,这一点是毫无置疑的。
1、向书本学习
向书本学习就是阅读一些教育经典书籍,特别一些教育名家的著作,值得我们读一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收录了叶圣陶关于教育方面的文章,特别他在语文教学方面有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我阅读了这本书之后,尤其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陶行知的《教育的真谛》这本书,我读后知道教学要教学做合一,单独不可割裂开来。还有一些名师的教育专著也值得一读,比如生命化教育倡导者张文质的诸多关于教育论述的书籍,特别值得深入研读。李镇西主张“年轻教师可以向四类书学习:第一,教育经典。用大师的思想武装头脑,站在巨人的肩上俯瞰教育。第二,学科著作。要追踪所教学科顶尖级的特级教师们的最新动态,从他们的经验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养料。第三,人文书籍。通过这类学习,让自己具备知识分子的胸襟与气度。第四,学生读物。和孩子保持共同的语言和心态,更有效地走进心灵。”总之,向书本学习就是跟着名师学,跟着名师悟,跟着名师做。
2、向他人学习
我觉得跟着身边的老师学最接地气,身边几十位老师,每个老师有各自的特长优点,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虚心好学,把他们的特长优点吸收进来,装到自己的肚子里。特别初上讲台的年轻老师,教学经验不足,更需要向年长的老师学习,讨教教学技艺。除此之外,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主动观看名家教学视频,聆听教育专家的解读。向他人学习,就是弥补自己的不足。向他人学习,就是帮助自己成长的更快一些。向他人学习,就是让自己的教育行为少走弯路。向他人学习,要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是治学的根本所在。学问这东西得到了自己一辈子受用,况且诸多学问都是免费领取,只要你有心勤奋,就可以脱手所得。凡是好多名师在起步阶段都是虚心好学的人,只有乐于低头的人才有可能抬头望天。比如同一个教学内容,各人有各人的教法。如果把几个人的教法融合起来,可想而知,将会产生多大的效果。
3、向自己学习
好多年,我一直把自己看作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比如,自己在某一方面做错了,我就对自己进行反思,进行检讨。这样,我就发现自己的弱点在哪里,接着,我就对准弱点去努力填补。一个人认识自己真不容易,每个人总认为自己做的没有错,有错就认为是别人的错,结果,还是错上加错。如果真正认识了自己,就会客观科学地审视自己的行为过错。让自己从失败中振作起来。向自己学习,就是强化自己的思考意识和高效运作行为的意识。比如,进行一次公开示范课教学活动,自己首先把本次教学方案拿到自己的课堂上试一试,看看有那些需要补救修改的地方,有那些地方需要删减或者添加,通过这一系列的尝试,一堂真正高效的课堂就会呈现出来。
4、向学生学习
在文章里,李镇西讲到孩子们的童真,向学生学习,正好就是用孩子的童真促使我们修正自身不足之处。孩子看到自己老师身上的不足之处,就毫不顾忌地讲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训斥孩子“小儿犯上”,要用真诚的态度首先感谢孩子,并且诚恳接受孩子们的批评。比如,本周该我值周,周一集会时,我在全校师生面前安排了本周值周工作,之后回到教室,班里有一名学生对我说:老师,你讲话怎么不用普通话?别的老师都用普通话。我觉得这个孩子说的对,作为一个教师讲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于是我虚心接受并力求改进。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相互的,老师教学生,学生也可以教老师,所以,老师和学生之间,教和学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状态。向学生学习,老师就不能高高在上,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当中,这样学生才会真诚的把自己看到老师身上的问题讲出来。
总之,李镇西讲到的“坚持四个学习”,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学习即成长”。也就是说,要想成长,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地去学习、去探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