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戴望舒那首《雨巷》,江南的样子一直是湿漉漉的石板路,寂寥油纸伞下温婉的女子。第一次下江南时正值毕业之际,前途未卜,每天清晨一个人穿梭于匆忙的上班人群间,前往心中的江南,在徘徊犹疑的心境下,静享学生时代最后的闲适。第二次下江南已时隔三年,匆忙不到四天的时间,正应了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暂时从日常的琐碎中抽身而出,拖着疲惫的身体给灵魂一个短暂的歇息。
踏上无锡的土地,看到中国各地大同小异的城市建设,对于我这种没有城市归属感的人来说,有种似曾相识却不太心安的感觉,迅速给了无锡一个中评。
无锡的景点没有留下太多印象,记忆中依稀留下的是梅园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枝头料峭的梅花;夜入惠山古镇看到的是被光怪陆离的射灯毁掉的寄畅园和在灯光下略显诡异的各色祠堂;鼋头渚太湖上追逐轮船的湖鸥只让我想起高尔基一句满满的正能量“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唯一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三国城,却是因为那一场把我们从头淋到脚的雨,淅淅沥沥的雨挡住了游人的脚步,营造出烟雨江南的朦胧美。少有人打扰的仿古建筑,在雨中引颈高歌的大白鹅,展翅划过水面的湖鸥,落下的春雨为静谧增添的灵动乐章,似乎有点江南的味道了。
光怪陆离的寄畅园 鼋头渚真正的江南在苏州,带着失望的心情离开无锡,在苏州找到了心中的江南。蒙蒙细雨中走在曲折狭窄的石板路上,白色的小房子坐落在弯曲的小路两旁没有尽头,听不懂的吴侬软语里是浓浓的市井气息,江南文士的文脉传承在一个个苍蝇馆子悬挂的字画上。虽然正值初春,春寒料峭,但是在脑补了各种花红柳绿后,江南在心中逐渐鲜活起来,不再是唐诗宋词中的“人人尽说江南好”,不再是水墨画中的泼墨留白,江南唤起了每个人心中最美的文化记忆。
元宵节苏州街头的月光苏州的精髓在园林,漫步园中感受着移步换景,一个窗户、一扇园门、一面墙、 一片瓦砾,都是曼妙景致的一部分,多一分累赘,少一分欠缺,一切都那么刚刚好。路面的铺设、假山的堆砌、植物的生长,每一个角落都体现着造园者的用心。游览拙政园那天,初春的雨淅淅沥沥,寒冷入骨。漫步至一池塘前,水面阴冷无声,点点雨滴击起涟漪,一支支枯萎的荷叶倔强的矗立着,都说“留得残荷听雨声”,它们经历了夏天的盛放、秋天的凋落,就为盼着初春的一场雨,在静谧中聆听春的讯息吧。遥想当年,园林的主人或静坐亭中,品一壶新茶,听一曲昆曲,缠绵哀婉,配着那静默的残荷,应该别有一番情趣;或约三五好友,赋诗作画,饮酒对弈,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就这样隔了千年,流转在一个个园林中,春天的红杏满枝头,夏天的接天莲叶,秋天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的暗香涌动,时光流转、王朝更迭,在感慨桃花依旧笑春风之际,我们每个人血液中遗留的文化基因被唤起,透过园林,感知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以今人之心,照古人之心,虽隔千秋,欣如晤面。
如果说苏州唤起的是每个人心中最精致的江南,那么小镇西塘则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息。临河而建的烟雨长廊商铺林立,商贩云集,游人如织。横跨于河面的一座座桥连接着两岸的喧嚣,夜幕降临,酒吧街的霓虹灯和动感音乐把现代人的躁动带入了这座古镇。要感知西塘的美好,须得起个大早,阳光一层层的铺满河面,一条条小船在河上慢悠悠地荡着,彷佛就这样悠悠地荡了千年。当地人出入古镇的入口,开始了一天的生计,他们把各种特产和旅游纪念品带入古镇,打算卖给这些匆忙的游人,日子过得忙碌辛苦,却因为来来往往的游人而日渐殷实。
清晨西塘的烟雨长廊这就是几千年来安守故土的中国人最朴实的心愿吧,在一片烟火气中尽享人世清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