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蒙
人人尽说江南好,都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山水之间,苏杭盛景难分伯仲。关于苏州的记忆,还停留在几年前的一次旅行,短短几天,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平江路上走走停停,小桥流水人家,如今商客满至;拙政园里度过一个悠闲的午后,景观建筑之美,花草之美,美不胜收;寒山寺内虔诚一拜,了却心中世间事,抛除杂念。吴侬软语,清丽柔情,在这样一片极尽温柔的土地上,孕育出精妙绝伦的百年艺术,也丝毫不足为奇。
昆曲,便是其中之一。昆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又被称为“昆剧”,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更是戏曲艺术中的上乘珍品。元朝末期,昆曲在苏州昆山诞生,它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江西的“弋阳腔”,共称为明代四大声腔,民间始流传。到了明清时期,昆曲已经发展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更被称为“百戏之祖”,享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往后我们所见到的众多戏曲种类,都是由此发展演变而来,富有丰厚的文学艺术研究价值。
昆曲表演,具有其独特的体系风格,注重抒情,细腻而巧妙和谐。论其唱腔,华丽婉转,而念白儒雅。但要论其最核心的价值,便是它的华美表演背后所承载的诸多文学作品。
而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更是昆曲的核心所在。我们所熟知的经典古代爱情戏剧——《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在周庄古戏台上,在昆曲博物馆里,上演千万场,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美好爱情故事,在戏台之上重新上演,角色也因此重获新生。《长生殿》、《桃花扇》等,也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故事婉转动人,表演华丽而细腻,摄人心魄。
历史上,很多文学家,既是诗人的杰出代表,又是优秀的戏曲家、音乐家,犹记汤显祖的《牡丹亭》题记中,后世时常念及的那一段,“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本是南柯一梦,却未料最终都成了真,若非情之所至,生而复死,死而复生,又怎有这般的勇气与决绝?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大概就是,在我们未曾窥见的平行世界里,终极的美好,永远都不会只是大梦一场。
来自民间的昆曲,曾以清丽优雅的风格,远超其他简单粗犷的戏剧样式,登上时代艺术的巅峰。然而,遗憾的是,到了清代中叶,待一个个戏曲精英消逝于时间的长河之后,昆曲开始陷入前所未有的沉寂,走向了衰微没落。值得庆幸的是,优秀的艺术终究没有消亡殆尽,“阳春白雪”重获新生,将拥有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设立昆剧团、昆曲博物馆,开办昆曲艺术节,景区展演,经历过大起大落,昆曲以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帘。再没有抛弃,平添了一分敬仰。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游园,惊梦,举手投足间,都是诗情画意;吴侬软语嵌入念白,如沐清风,如泣如诉。当我们欣赏戏曲的时候,我们在赏析什么?或许,我们不是专家,不会做出最专业的品鉴评析,但艺术的魅力,不就是触动众人之心?“阳春白雪”未必高不可攀,当你静下心来观赏一曲,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终究可以到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