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就像我妈说的,做什么事像驴一样抽一鞭子走几步。晒干的衣服从院子里收下,就是堆着不放柜子里。一个不急着交的材料,总是想哪天顺便去单位的时候交,可是实际上顺便去的时候又忘带。一个作业总得拖到最后的截止时间才开始火急火燎。连钢琴都是每次临上课的前两天才开始练习。其实每天将晒好的衣服放进柜子里不花两分钟;交一个材料绕个道去前后不超过5分钟;一个作业没完成,每天都很焦虑,但就是没开始;需要重复练习的技法,花了多少时间就会有多少成果,我又没什么天赋,真不是随手练练就能熟练。
《精进》中提到,即使是一些小事,也是在消耗我的心理成本。我总觉得被困在一堆杂事中,手忙脚乱,每天很忙很焦虑。想通了以后,我真的就这么做了,把堆积在手头的事情,能立刻去做的,立刻解决,不管是否紧急;把不能立刻做的事,在日历表上标记好,哪天一定要解决。搞定了后似乎真的变得轻松了很多。
另外,我突然就理解了我老公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以前一直觉得这是他的借口):我喜欢一次性做完一件事,手头的事不想拖。那时候,我在想,有些事不急,拖一下会怎样,就是不想陪我,都是借口!好吧,现在我觉得应该是人与人的不同。在他的心里,小事情造成的心理负担一点都不轻,或许比我认为的要大得多,只有及时解决才能轻松。
小事拖延的原因还有1、不知道怎么开始。2、对未知的恐惧。3、觉得时间还有很多。
《精进》中提到了几个方法,就拿写心得体会为例:
1、思考太多不切实际的理由,或许永远开始不了,不管能不能写出来,只要开始了,即使写得很糟糕,你都还有机会把它改好。看书时,总会看到一些句子会有所感悟,及时记录下来,即便是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如果心得不知道如何入手,就从这个感悟开始扩展。
2、利用暗时间来思考框架。比如洗澡、睡前、一些机械工作的时候,反复回味看过的章节,根据一个观点,提取脑中相关的论据,那到时写的时候一定是事半功倍。
题外话:
当阅读到《精进》的第四章时,感到有一些恍惚。虽然我还是硬着头皮将其翻完。恍惚的来源于,我似乎把每个字都读了一遍,但他们并没有在我的脑子里停留太久。作者用他的逻辑思维将其串联起来,但我却一团浆糊。我反思。或许我太求速度;或许因为有些观点似乎很有用,但是对我当前作用不大;或许我的读书方法不对;或许关于某个领悟的知识基础没有打好。
因此我问自己:我想通过这本书得到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
我最开始的目的是想提升自己对时间的把控能力?如何摆脱拖延症?在写第一篇心得的时候,我已经get了根据近期未来与远期未来的具体选择进行时间的调控,也了解了尽量多的把时间用在长半衰期的事件上。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时间管理呢?具体到每天时间的安排上呢?我可能需要转移战场。我同时开始读我的书单上的另一本书《把时间当做朋友》。圈妈在分享中提到,一本书即使是一个点能让我在生活中受益或者使用,它就已经物有所值了。所以一本书的内容,我并不是需要满盘全收,只要能收获我想要的东西就可以了。如果在目的之外,还能再有点福利就更不错了。
如果是我太追求速度,其实也是读书方法的问题和读书理念的问题。我重新翻开某一章节,将作者的论点与论据用简要的方式提取出来。这样有利于我更清楚的看清书本的框架和找出我需要的东西。
另外,除了像以往的方式,我还能怎样读书?思维导图?拆书法?我想这是我下一步改解决的问题!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