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情感专栏
从佛系青蛙到操心系父母,我不想再任性了。

从佛系青蛙到操心系父母,我不想再任性了。

作者: 想说青年 | 来源:发表于2018-01-23 22:04 被阅读55次
    文/ 想说青年

    原版的儿子不回家,现实版的娃儿不出门。

    最近上线一款新游戏,由猫咪后院hitport 公司研发,这款游戏先后刷屏朋友圈,登上微博活动排行榜——旅游青蛙。

    这款游戏主要有两个场景:庭院和里屋,主人公是一只佛系青蛙,我们是操心系父母。

    我们负责在庭院采摘三叶草,然后去购买青蛙旅行需要的食物,护身符和工具。至于它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回来,毫无规律,你点开的时候它在家还是外出,也全凭缘分。

    当我们一次次打开,看着泥塘里未出土的三叶草,看着里屋冷清的场景,空巢老人无奈又忧伤。

    这款游戏映射出一种人物视角的切换感知,我们作为操心系的父母,时不时打开庭院,为他采集足够的三叶草,购买足够好的食物,买好的工具,让他在旅途中不受阻碍,去些没去过的地方,拍下好看的照片,记录去过的每一处,交过的朋友,遇到过的困境,不知不觉我们的心态慢慢向父母养育我们的感觉一样。

    我们看着会开心,会操心,看着他收拾行李的背影,等我们一下线,回来时屋内空空如也,心念想着啥时会回来。

    看着他回来后,静静地坐在屋子里头,翻看带回的特产和记录,心里由衷地欣慰。

    “什么时候回家啊?娃”

    生活中的我们,独自背着包旅行远方,忽略了父母的感受,他们看着我们收拾行李,心里什么滋味,我们出门的那一刻,他们心里的恐惧时钟开始计时,不敢停下,也不能停下。

    每天视频看看我们住店的环境,叮嘱千万时时留多几个心眼,问问钱够不够用,害怕我们没钱坐车回家。

    至于我们的收获,在他们看来,远没有自身的安全重要,只是附加的价值而已。

    每一次远行,父母多一分操心,嘴上说让我们多出去见见世面,心里却拜佛拜神仙保佑。

    是啊,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欠缺最佳的表达方式和计划,向父母证明我们是有能力自保的。我们也应该反省,多一份关心,多几次和父母坦诚的对话和商议。

    而不是“我们这么大了,出个远门瞎操什么心”,那样只会让他们更担心。

    “怎么老宅在家,不出去走走”

    不出去旅游的时候,TA大多时间在家,看看书,写写日记,做手工,偶尔来个朋友,一起吃吃喝喝,不急不躁,很有节奏过着随性的生活

    时间久了,我们会埋怨,埋怨他整天宅在屋内,我们看不到他有更多的动向,会想“蛙,你应该多出去走走。”

    这让我想起以前朋友在暑假期间整天呆在家,父母的态度,天天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多出去走走,教训这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时不时拿出别人家的娃来对比:

    “我家娃娃一出去玩就给我寄了这么多明信片,而且还是自己赚钱买的东西,开心开心,还交了几个不错的伙伴一起作伴呢。”

    “快出门吧娃儿,再吃就成猪了。”

    在家的时候,父母拼命推我出去。远出的时候,一个又一个电话催我们回家。

    游戏里,我们花不到一分钟时间做完所有任务,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琐事,父母就要花一辈子的时候为我们操心。

    炫富票圈知,苦逼自知。

    看着Ta写日记,我们想知道他在想什么,对着我们的背影像极了深藏在书抽屉里的不可泄露。

    每次Ta出去旅游都会寄回明信片,数量与内容都几乎不重样,有时去京都旅行,有时谈了新朋友,有时在渡河……各种明信片,这些见证放在朋友圈是我们炫蛙的谈资。

    不同的是,自从我工作后,就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加班时的工作照,吐之为快的各种怨言,以及空巢孤独的小情绪。

    父母每次进入朋友圈都希望窥探出一些究竟来:这小家伙到底在干嘛呢?我大部分的谎言都是对父母说的,用他们心想的不确定性来维持我心中的那唯一仅存的体面。

    我害怕看到诸多点赞中会出现平常呼出的昵称,害怕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让他们担心,更期待他们什么也没看到。

    那个时候,我的全世界仅对自己可见。

    上演操心系的我们,只希望蛙儿一直有单纯的小美好,柔软而又硬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佛系青蛙到操心系父母,我不想再任性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ve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