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这儿瞅瞅那儿看看。如果你是上课的老师,你会怎么做?”
批评他,为啥不听讲?
把他拉出去,罚站到教室外边。
提问他,让他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用眼神或肢体语言提示他。
……
看到学生犯错,我们发出行为的依据就是:这学生又敢跟老师对着干,太不像话了,必须马上,立刻改正。
如果我们对学生犯错这件事情有这样的认知,那我们做出以上的行为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的。
而事实是学生做出一个不合适的行为的背后,是由他的情绪控制着他的行为,改变着他的认知。这个条件性反射情绪,是长时间的错误认知发展而成的。也就是说,对听课这件事情,孩子并不是真正的不想听,而是“想学学不进,想忘忘不掉,想做做不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帮助,改变孩子的情绪认知,固化行为,这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到孩子。
只是简单的对孩子吼,惩罚,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使孩子的这种行为越来越严重。因为当孩子不想听课的时候,我们再对他严厉的批评,孩子体验到不好的情绪,等于说是在课堂上又给孩子捆绑了一个消极的情绪(一上课就想到老师,可能随时会批评我),只能让孩子越来越厌学。
那该怎么做呢?
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这种情绪是不好的,找出情绪产生的原因,如果是孩子的知识不够,我们就给孩子补知识。告诉他“其实他也想听课,也想好好学习,但就是自己管不了自己。那是大脑哺乳脑在起作用,哺乳脑发出的行为非常冲动,随意,这时候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情绪,把上课捆绑成积极的情绪。
给孩子提出行动一小步的建议,比如说多跑步,每天在课堂上能坚持听讲几分钟。
看到孩子有变化,要给他积极的反馈,学习魏书生,总是能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孩子。一节课45分钟,孩子专注经历10分钟,另外,35分钟都没有好好听。我们可以这样说:“今天我看到你专注听讲10分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做得好的10分钟上,不要光盯着他,另外35分钟的走神。
面对条件性反射情绪,很多孩子不可能经过老师的一次两次引导,就能完全改变行为。有可能出现反弹的情况,这是很正常。这时候怎么办呢?一定要耐住性子,静待花开还是以多鼓励为主,不论孩子做什么,就多鼓励。不要一会儿鼓励看没有效果,就又开始批评了。如果这样做,孩子就会产生混乱:老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一会儿对我这样,一会儿对我那样?我到底该怎么做?
我们要跟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孩子才愿意跟我们讲,愿意跟我们沟通,愿意跟我们合作。
说了这么多,看到学生犯错,你还会马上批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