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 山水之滴 | 来源:发表于2017-08-11 02:54 被阅读1011次
    少有人走的路

    今天晚上参加了北京樊登读书会的活动。伙伴们一起听了樊老师讲解《少有人走的路》的视频。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是用“自律”和真正的“爱”铸就的通向心灵成熟的道路。也是我最近经历着的,试图努力要走向的路。

    成熟

    这本书主题是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成熟”。认为成熟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是自律性,二是懂得真正的爱。
    我们很多人宁愿在痛苦中徘徊,宁愿这痛苦中打转,就是不愿意走向这少有人走的路,就是用“自律”和“爱”铸就的通向心灵成熟的道路。

    人生苦难重重

    我们生老病死,但是很多人天然就不愿意接受苦难,认为我真倒霉,都怪他们,如果他们不怎样我也不经受这些。他要么推卸责任要么自怨自艾。

    • 自律的定义就是主动要求自己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承受痛苦。
    • 要想做到自律,就要做到:推出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自律才真的自由

    推迟满足感

    作者的一位做高管的患者,总是把最好做的事情做了,难的事情就一直推,直到推的不能在推了,生活一团糟。因为你最困难的事情不会解决。
    某种意义上学习成绩对一个孩子非常重要。一个孩子能耐心把学习学好,但是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总是想着玩,不能推迟满足感。

    为什么人们会浪费时间,因为人们认为自己的时间是没有价值的,总是筛微信微博,不认为自己的生命有价值,就是小时候父母没有耐心给予太多的爱。如果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孩子会感知到自己的价值观,才能自律,他也能推迟满足感。
    很多人面对问题假装没有看到,让问题自己过去,认为困难可以自行消息,都是我们不愿意面对困难的事情。

    承担责任

    冲绳的居民区有心理问题的人,其中作者的一位患者想要自杀,原因是没有人说英语,不愿意去很远的城区结交朋友,不愿意开车送丈夫去城区。
    很多人会在人生中得两种症:一种叫神经官能症一种人格失调症。

    • 神经官能症特点是把一切东西都认为是自己的问题,祥林嫂就是例子。
    • 人格失调症是认为责任都是外在的,能找到任何一个理由都认为是外在的问题。

    这两种症状都在人生中不同阶段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但是不要过度就不会病症。这些都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
    父母是可以帮助孩子走向成熟,孩子成长中父母有成千上万种机会帮助孩子。父母这一代的问题会影响下一代,如果你不能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你就会带给你的孩子。

    忠于事实

    大量的人是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的,这就是人生地图,每个人会给自己绘制一张人生地图,他认为人生就是这样,不是忠于事实。
    作者的一位患者妻子带着孩子离家出走,后来发现患者小时候被父母欺骗过,父母经常说话不算数。结果导致父母是不可信的,当绘制出这个样的一个坐标,他认为人人都是不可信的。他和领导、同事、妻子发生矛盾。
    当一个人限于自己的人生地图的时候你很难让他面对真正的世界。因为在他用自己的逻辑解决问题。

    • 心理学讲“移情”:
      人们会把对一个人的经验用在别人身上。和一个男生谈恋爱受伤了就认为所有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鼓励大家说真话,面对事实。能把自己的看到的真相,自己感受到的感觉说出来。

    保持平衡

    • 既要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也要拒绝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一味地承担责任就会出现神经官能症,一味地拒绝承担责任就会出现人格失调症,中庸之道。
    • 同样,推迟满足感能一位推迟吗,很多农村一定要先烂的苹果再吃好的,总是吃烂苹果。保持平衡就是既要承担责任也要不要承担无关的责任,要有富于弹性的约束机制。
    • 比如生气,生气是一种保护机制,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但是一个人老是生气呢,也没有很好的生活。

    从推迟满足感、到承担责任、到忠于事实,最终是要达到“保持平衡”的状态
    生活就是要不断放弃的过程,你必须学会不断放弃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包括接受心理治疗就是放弃“你是正常人”的想法,只有你放弃这个想法,你永远不可能接受到良好的治疗。生和死本来就是硬币的两面,我们就在方生方死中,就是不断的放弃。

    埃里克.埃里克森

    埃里克.埃里克森列举了人生不同阶段的放弃:

    • 首先放弃无需外界回应的婴儿的状态
    • 放弃三四岁时候的无所不能的幻觉
    • 放弃完全占有父亲母亲的欲望
    • 放弃童年的依赖感
    • 放弃心中被扭曲的父母形象(认为父母是完美的)
    • 放弃青春期的无穷潜力的感觉
    • 放弃无拘无束的自由
    • 放弃青年时期的轻巧与活力
    • 放弃青春期在异性面前的吸引力
    • 放弃长生不老的空想
    • 放弃对子女的权威
    • 放弃暂时的各种社会权利
    • 放弃永远健康的想法
    • 放弃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人一生中不断的放弃这些东西,接受这些东西离我们而去,也是自律中保持平衡应有的心态。

    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

    一个人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才能是一个成熟的人。否则我们总是以爱的名义控制、伤害、占有对方。

    爱的定义

    真正的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真正的爱非常重视心智成熟,是实现你和你爱的人之间的,两个人都需要达成心智成熟。

    哪些不是真爱
    • 过度的关注

    一个妈妈依然送高三的孩子上学。过度关注的本质是依赖,没有你我活不下去。你走了让我怎么办。孩子完全被这样的爱束缚着。
    占有、依赖都不是真爱,如果严重就会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症。他必须依赖外在的东西或者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没有这个人就会沉溺在酒精或者毒品中。
    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症的人,他对别人的爱真的与对方无关,他只是希望找到一个人投射到他人身上找到自己在上面,因为有人爱我我就是存在的。他总是苦思如何获得他人的爱却没有精力去爱别人。他们永远孤独寂寞,永远感受不到满足感。尤其可怕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患上了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症。

    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症的原因是童年的时候缺乏爱。他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被爱,没有人爱我,所以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状态一定是感受到“be loved"。如果获得了来自于父母的爱,才能独立的人格与他人平等的对话。

    • 坠入情网

    坠入情网不是真爱,是欲望,是基因要求我们要生殖延续下去的欲望。你那个时候见到异性碰撞出的火花,但是两个月后你再看你发现他根本不是我想要的那个人。
    坠入情网是”自我界限的短暂崩溃。”

    什么叫自我界限?
    刚出生的孩子是没有自我界限的,他没有自己与外界的区隔,他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己。但是当他两三岁的时候,他认识到他饿了哭的时候,爸妈并没有饿。再之后成长的时候,自我界限越来越清晰,到了青春期的时候自我界限才完全封闭起来。他认识到原来这个世界只有我自己,连我父母都不了解我,他深深陷到了自我孤独,完全独一无二的个体。
    恋爱的时候是要冒风险的,是需要勇气打开自己的自我界限,和另外一个人融为一体的感觉,他以为找到了真爱,以为这时候自我界限在短暂的崩溃。当这个边界短暂崩溃以后,他感受到了生命的狂喜。但是哪个是假象,因为那个并不建立在令我和对方人格不断成熟的过程当中,只是自我界限的短暂崩溃,当多了两三月后当自我界限慢慢弥合起来,发现这个人也跟我不一样,他也并不理解我,矛盾就此产生,如果这时候不去学习和转化这份感情,爱就此终止。

    感觉只是欲望,感觉不是爱,而真正成熟的人,欲望、过度关注、依赖都是培养爱的基础。因为两个人打破了边界走在一起,两个人有了承诺,要完成这个承诺就需要有自律性。当自律性和承诺结合,这个短暂的爱的感觉就会滋生出真正的爱,带来对方和自己的心智成熟。

    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
    1)坠入情网不是有计划有意识的选择,所以很多人看重感觉。
    2)坠入情网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而是自我界限暂时性的崩溃。自我界限的扩展需要努力,坠入情网不需要努力。
    3)坠入情网唯一的作用是消除寂寞,而不是有目的的促进心灵的成长。
    恋爱是爱的发端,可能培养出真正的爱。但是不是爱本身。

    • 精神贯注

    很多人喜欢宠物,喜欢做一件事情。其实我们投射在它身上,你在猜想它的想法。
    1)我们和宠物的沟通相当有限,我们不知道它想的什么,却一厢情愿的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在它身上罢了。
    2)我们喜欢它们是因为它们乖巧,任由摆布。
    3)如果要改变宠物的心智需要送进宠物学校,但是我们与某个人相处局面就不同了。因为你不能因为你的配偶不合,就把她送到改变心智,回来乖乖的做我的配偶。
    这就是爱要尊重,要发展她独立的个性,发展她成熟的个性出来。

    • 婴儿之爱

    很多妈妈特别喜欢婴儿期的孩子,因为这时期的孩子唯命是从,很可爱。这是唯命是从的追求。战争新娘刚开始的时候唯命是从当做玩偶一样的对象,但是当她们融入社会之后,慢慢说英语的时候,就不能任由摆布。

    • 自我牺牲的爱

    丈夫有外遇每次回来都请求妻子原谅。妻子其实是有受虐倾向的,原来是把自我牺牲当做爱的,认为这些我只要能奉献就是爱。也是童年的时候的影响,有这样的一个楷模,总是说我为大家做的什么。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误以为是爱,共同的特质就是我们都是以爱作为幌子,只想着自己的需要,不把对方心智成熟当做一回事的。

    爱的体现

    爱与精神贯注不同

    爱是行动,是真正的付出。爱的感觉与精神贯注密不可分,后者是情感与兴趣关注到对象上把它当做自己的一部分,但是有显著的区别。
    1)精神贯注对象不一定是有心灵的事物,不见得有心灵的感受,比如喜欢高尔夫
    2)对某种事物精神贯注的人未必关注其心智成熟,比如溺爱孩子的父母
    3)精神贯注可能与智慧和责任、后续无关,比如一夜情
    4)精神贯注可能随时消失
    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要使得爱的对象获得成长就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不然爱的愿望就会落空。唯有全情的投入和奉献才是爱的有效方式。真正的爱是自主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

    如果我遇到了一个女孩,她不是我的妻子,但是我觉得她很有吸引力,我会这样对她说:我很想去爱你,但是我不会这么做,因为我对妻子和家庭做出承诺。这才是真爱。

    如果你有个力量,愿意做一些事情,为自己和对方的心智成熟带来不断的进步,让两个人不断地亲密关系,这种不断努力的意愿才叫做爱。所以说爱是一个动词。

    爱的表现

    倾听

    做到良好的倾听,也可以打断但是需要做到尊重。

    承担风险

    接受爱的时候你就要接受风险。建立亲密关系就意味着要失去,而这种失去的痛苦是我们需要承担的。

    冲突的风险

    一夜情不会有更多的冲突,如果两个人想要走在一起,心智不断成长,两个界限不断的融合和扩展,就会有大量的冲突,这时候就要拿出我们的自律性维护我们的爱。

    尊重对方的独立性

    如果不能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就是占有和依赖。
    作者的一个患者治愈好了,但是告诉该患者妈妈,这位女士并没有因此快乐而是说女儿很痛苦,妈妈永远在自说自话,说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在孩子的身上。这样妈妈是自恋,她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完全听不到孩子的声音,反应出来的都是自己的喜怒哀乐。

    此刻,我们要想想什么是真正的爱,我们总是用自以为的方式对待我们身边的人。我们要思考:我们所付出的会不会是占有、依赖,投射或者全神贯注,是不是没有关注到心智成熟,没有关注爱和奉献,爱和独立的关系呢。

    心灵的力量

    信仰

    科学也是一种信仰,人们是生活在思想家设定的通道中的,科学家不断拓宽人类的视线,建立了科学的信仰。
    宗教信仰与科学的信仰有什么问题呢:
    1)宗教信仰比科学的信仰可能某种程度上带来精神分裂,但是某种程度上也会带来信念来解决心理的问题。对待信仰不能简单化
    2)心理咨询采取平衡客观的态度。

    人类的原罪——懒惰

    自律是需要使劲的,爱也是需要使劲的。人类天然是懒惰的,懒惰用物理学讲就是“墒增”。一个屋子永远会变乱,收拾屋子是需要耗费力气的。
    懒惰的背后是恐惧,是担心责罚。人类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就是恐惧,就算我做了努力也未必做的好啊,就是对于“失去”的恐惧。我们要尽量将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合一,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有大量的能量,都是我们的懒惰不愿意开发和努力的。

    获得心灵的力量

    少有人走的路,就是需要努力的。而人人都喜欢轻松的方向,懒惰的方向。如果你真正想要获得成熟就要做逆商的事情,做自律的事情,用行动表达爱的过程。

    世界总是被两种力量统治的,政治的力量和心灵的力量。政治的力量,就是公开强迫他人遵从自己的意愿。政治的力量与德行和智慧无关。心灵的力量存在人们心中是意识的力量。
    如果我们心灵获得力量就会舒适愉快,在人生的旅途上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进步带给我们的愉悦感难以言喻,没有什么比成为人生的专家,熟知我们所做的事情更让人感觉幸福的。当我们的心智成熟到一定的阶段,我们就会更加谦逊而快乐。
    谦逊而快乐……

    后记:
    这条路势必很难走,是需要我们不断克服懒惰,不断自律,通过行动表达爱的过程,才能获得成长,获得心灵的力量……愿每个走向这条路的你,都能走向真正的快乐!

    我真心祝愿每个人都能读到这本书,每个人都能开启这样的时刻:心甘情愿从这条路的起跑线出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月下虎:满足感被推迟了可能就感受不到了。当时的感受只能当时感受。
      • programmer:文章归纳总结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传达的主要思想,内容较多值得细细品味,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自律的人能够推迟满足感的表现,而不自律的人往往经受不住当前满足感的诱惑,这也是享受当下和活在未来两种人的差别。而往往懂得放弃的人未来收获会更大
        山水之滴:@programmer 加油:smile:
      • 梦梦梦梦野:正在看,但是还是有些地方没看懂,需要慢慢细看
        山水之滴:@梦梦梦梦野 可以多交流哦:blush:
      • 心_11b9:很久很久之前,我第一次读了这本书,第一次读书会读到心疼,因为这本书真的就在讲自己,读了这本书会发现那个真正的自己是那么真实,真实的可怕。这本书影响了我的一生。
        心_11b9:@山水之滴 一起加油
        山水之滴:@心_11b9 是的,这也是影响我一生的书,也是需要我们不断践行的书。一起加油!
      • 凡可人:我看这书 看了 两遍 三遍 没看懂
        山水之滴:@凡可人 嗯,值得去看好多次,我看一遍也没有全懂,听樊登老师讲会透彻些?
      • 明西向东:随便一看,里面几个点让我顿时有点开悟,谢谢!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山水之滴:@明析之寇 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一位心理咨询师

      本文标题:少有人走的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wk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