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看到大家都在讨论一本叫做《故事思维》的书,一看名字就感觉挺有意思,搞了一本,这个月零零散散终于看完了。合上《故事思维》这本书,脑子里剩下了两个字:“模糊”,作者用一个又一个案例向我们证明故事能够淡化冲突,包容矛盾,进而让人们更加容易被你影响,并接受你的建议。其中作者提出的一观点我十分的感兴趣,并想在这篇读书笔记中做个试验。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7016/fee9c23275ec5589.jpg)
《故事思维》的作者告诉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隐藏企图”。我的理解是,告诉听众你想要让他们做什么,然后让你的听众了解你的意图,不能把他们当成傻子,否则你才是真正的傻子。作者在《故事思维》的第一章就用大大的标题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会讲的六个故事,他们分别是:“我是谁”的故事,为何而来的故事,愿景的故事,授人以渔的故事,讲自己经历的故事以及“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7016/c7a83d13387408b7.jpg)
今天我想在这篇文章中试验一下“完全没有必要隐藏企图”这个观点能够帮助我影响别人。好了~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为了让各位给我这篇文章点个喜欢甚至打赏个铜板,我将为各位讲述一个混合上述六个类型的小故事,希望您能喜欢。
前两天看鼹鼠姐姐转载的一篇文章里写道:“学生时代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我不禁拍手叫好,真是很犀利,很到位,很精彩。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过来,文言文背不下,周树人读不懂,作文不会写。每个周末我总是早早的就把数理化各科作业早早完成,然后看着周记发呆,一直耗到周日晚上九点,在老妈的威逼下流水账的记完一周七天的琐事。真的不是不想写啊,也不是写不出啊,就是不愿意写,不敢写。在读本科时上过一门心理学课程,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每个特质性的行为总能追溯到童年的经历,而这些经历大部分都被时间所淡化,但是深深的印刻在你的潜意识中,然后影响你的一生。按照这个思路我也深挖了一下我的记忆深层,想找出自己不敢写文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想啊,想啊,我想起了小学语文老师那张镶嵌在白皙的面庞的红唇,总是紧紧地闭着,不时严厉上扬的嘴角。每当自己满怀欣喜的交上自己的作文时,返还的不是电视里告诉大家的老师的谆谆教诲与鼓励,而是跑题,错别字,中心思想不对,甚至是家长签字的批语,看的我那颗脆弱的小心脏十分委屈,再加上小学人微言轻,抗争精神不足,就这么忍受着,几年下来,作文不会写了,也不敢写了。凡是有写作经历的朋友都体会过那种少女怀春的羞涩与期待,然而每次都被发好人卡的心情肯定是极差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7016/01635e79aeaa063a.jpg)
后来我渐渐的又开始进行写作活动了,也是因为我的老师,高中语文常老师。孩子涨到了青春期,自然会有很多叛逆的心理和行为,比如上课提一些超纲的内容刁难老师,又或是发表一些偏激的言论激怒老师。我在那个年纪真的是没少做,语文课上有时候会变成极端积极的我和常老师的辩论会,胡搅蛮缠、天马行空的瞎说。一般当天中午就被叫到语文办公室里挨训,然后给个甜枣就在办公室里看她的唐诗鉴赏大辞典,久而久之,年少轻狂的居然起了填词的冲动,傻了吧唧的按照曲牌填了好几首,兴高采烈的拿给常老师看,居然还得到了赞赏。当时我好想飞上了云端,幸福的无与伦比,渐渐地我开始喜欢上语文,每周都会写一些东西。总算天道酬勤,高考语文不算太给老人家丢人。
现在看自己高中时填的词真的是满脸通红,做作矫情,无病呻吟。但是那时候常老师没有像我小学老师那样一巴掌拍死,而是肯定了我,让我有继续写作的勇气,后来本科时还和别人一块合作编过书。没有她的微笑与肯定的眼神,我想我现在应该还是不敢写自己的文字,将自己的看法吧。
我觉得,每一个初学者需要的是鼓励和肯定,而不是一味的量化批判,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鼓励,能够改变他的一生。
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希望您能喜欢,喜欢的话请给我个喜欢吧,谢谢。
另外,想要矢量版《故事思维》思维导图的朋友可以在评论里留邮箱或者私信。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遇见更好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7016/6aff6e2d6b96b80a.jpg)
网友评论
思维导图,还没学会
邮箱:384153194@qq.com
邮箱: jame9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