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拖延症,这是现代人的通病。每个人或多或少因为这个毛病耽误了工作、学业、感情生活。到头了,才后悔莫及,于是痛定思痛,要好好解决,改掉自己拖延的毛病。可是,打鸡血过后,自己又开始了重蹈覆辙。结果是,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间断性努力,持续性拖延中循环度过。
如何战胜拖延症?知乎,豆瓣,微信社群都给出一些方法,什么番茄工作法,给自己主动设置deadline,化大目标为小目标等等。这些方法,初次接触,好像很有道理,再次回味,越来越觉得这不都是正确的废话嘛。
方法不能停留在纸上,总要实践吧。于是一些社群搞起类似打卡坚持的活动,让一群人互相监督。可是坚持了一段时间,有些人开始掉队了,还有一些人,因为不好意思,假装应付着。
如果把这些人的拖延症解释为懒,缺少自律,这个说法简单粗暴,好像也无可反驳。但这个就跟一个人没完成任务,领导教训他要从自身找原因一样。如果仅单方面强调主观因素,而对客观因素视而不见,这都有些耍流氓的意思。
这不是给拖延症合理化找借口,更不是对完不成任务推卸责任,而是提醒要切实考虑一下身处的客观环境。
过去的农耕社会,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个人干多少,就知道能收获多少。干的少,说不定都不能活得下去,他不可能拖延。
之后进入工业社会,作为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分工明确,作为一颗螺丝钉,只需要无脑操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也没有必要拖延。
发现没有,那些越机械、越无脑的工作,越不容易拖延。而那些需要主动性,尝试未知,越需要创造性的工作,越是拖延症的重灾区。
最近,《权力的游戏》第八季最终季刚刚结束,从豆瓣评分就可以看出观众对这一季结局的不满,满心期待的权游还是烂尾了。
在电视剧拍摄前期,有马丁的图书做剧本参考,吸引了一大波权游迷,剧情铺设地很宏大。制作人想,这之后的电视拍摄,给你留足够的时间,马丁你怎么也能够把后面的剧情给续上吧。结果电视剧全部都拍完了,图书愣是还没交稿。
国内的编剧,拖稿也是家常便饭。《吐槽大会》中就吐槽过编剧史航,要求写本家庭剧,孩子的选角都长大了,稿还没写完,好不容易交了稿,又被通知公司已经倒闭了。
创造性的工作,它的成果并不能够像机械性的任务那样随时间线性分布。也许你大战数个通宵,结果做出来的东西在领导看来就是一坨屎。可是有一天,你在洗澡的时候,或许想到的某个闪光点,轻轻松松一搞,就会在所有人面前大放异彩。
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了浮力定律。凯库勒睡了一觉,梦中发现了苯环结构。这样的情况怎么考核他们。
其实,之所以拖延,无非两个原因:一是我不想做,二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做。
不想做,通过赏罚激励等手段,总会让人转变,不一致一直拖延下去。至于改变不了,那么这个人早就脱离了他所面对的拖延性任务。
不知道做的意义。这个做起来会懈怠,但在deadline的考核下,也会完成。至于质量,不要寄予太大希望。
而不知道该如何做,这个谁到帮我了你,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一个人最怕拿着枪冲进了战场,结果领头的消失了,后面的补给又没跟上,就你一个人困在迷雾中。
在未来,那些越是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工作,越是容易被机器取代。拖延越有可能是未来生活的常态。
过去还可以模仿,对先进产品进行逆开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