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十分读书社悦读
《明朝那些事儿》之八股

《明朝那些事儿》之八股

作者: 陆兮 | 来源:发表于2022-05-21 23:50 被阅读0次

在明朝当官,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一连串的科举制度及严格的当官制度外,还设置了最困难的一道关卡,这道关卡不但改变了历史悠久的科举制度,让无数人陷入极端的痛苦中,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中国的命运。

这道关卡就是八股。

八股是在明朝发明创造的,到明朝中期发展完善,影响了后来近五百年的知识分子。

八股的考试科目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第二场考实用文体写作;第三场考时务策论,就是给个事情来分析,颇有点应用文的意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义,这是取士的关键。

那时候的考生们复习很大纲,画重点。对于他们而言,只要背好四书五经就行了,题目就在这里出。范围相当小,背起来容易,而且写文章时有规定的字数,一般不超过五百字,不像现在的某些命题作文动不动就要干字以上。这么看来,当年的考试似乎要容易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关键在于格式和个人发挥。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几个部分,其中精华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東股,这四个部分是不能随便写的,必须用排比对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这种写法十分古板,很多人都是一边写一边凑字数,达到对偶的效果。文字表面上看,十分整齐。

八股说到底是一种形式而已,就算古板,应该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但明朝统治者们还有杀手铜,这一招是比较厉害的。

明朝规定,所有的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须仿照古人立言,即要按照圣人的思想去写文章,这个圣人是谁呢?朱熹。

朱熹曾经给四书写过注,也就是标注他自己的理解,然而这些理解被统治者看上,要求所有的学子必须按照朱圣人当年的思维来答题。

这可就苦了明朝学子们。在固定的思维、固定的模式下,明朝的学子们开始完成他们的文章。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考生们仍然写出了很多锦绣文章。

八股考试的弊端是很多的,选出的人才很多是书呆子。著名的明朝学者宋濂形容过八股选出来的某些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一副呆面孔。

但八股文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比如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曾经写道:“八股文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可见,八股文是很多文体写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限制下,很多优秀人才更能脱颖而出,如后来的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人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陈独秀和当时的北大校长蒋梦麟都是前清的秀才,陈独秀曾经问蒋梦麟考的是什么秀才,蒋梦麟回答是策论秀才,陈独秀非常得意,哈哈大笑,说自己考的是八股秀才,比策论秀才值钱。蒋梦麟作揖。八股之强悍可见一斑。

相关文章

  • 《明朝那些事儿》之八股

    在明朝当官,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一连串的科举制度及严格的当官制度外,还设置了最困难的一道关卡,这道关卡不但改变了历...

  • 《明朝那些事儿》目录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成为皇帝(1)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成皇帝(2)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

  • [碎语杂记]第一功臣李善长,免死铁券不免死

    明朝那些事儿。 读(听)明朝那些事儿以前,不知道还有个叫李善长的人儿。 读(听)过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知道了朱元璋麾...

  • 幽默而苦涩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从元末朱元璋建立明朝讲起,至清初李自成灭亡明朝结束,总共分了46...

  • 书中的世界(5)

    政治篇之《明朝那些事儿》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明朝那些事儿,是火火读的第一部经典作品,尤其是其诙谐幽默犀利而又深刻的...

  • 七月要继续读书

    加油 继续《明朝那些事儿》

  • 8|33《明朝那些事1》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总共有七本书,作者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原是网络上连载的中国明朝(1344年-1644年...

  • 《明朝那些事儿》之 郑和

    书中用“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作为标题,实在是妙,这是梁启超说的一句话。 不管后世有多少人前往探险,都终究不是那个创...

  • 《明朝那些事儿》之戚继光

    戚继光, 抗倭名将。 即使不读《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戚继光的大名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记得大概在小学的时候我...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元璋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 朱元璋奋斗一生,为子孙积攒了大笔的财富,可当他走到人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那些事儿》之八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bq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