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54261/48228069de84a5ab.jpg)
导读
思考是一件很累的差事。有原则的思考比自由的思考更有效率。自由放纵了非理性,原则驾驭了理性,主动忙碌比他人催促的忙碌来得更有效率。
职场痛点
你信心满满地向领导提交了一个方案,结果他不满意,你的辛苦白忙活了,而领导问你还有别的想法,你也回答不上来,尴尬不,丢份不,不挨领导骂才怪。如果你不让上司有选择的机会,他就有机会选择让你加班。
所谓的成长必须是:一次错误,一次心智的升华!
初带团队,上司听完我对项目方案的汇报后,问道:就一个解决方案吗?我“嗯”了一声,他瞪大眼睛,语气却柔和的说道:“你这是强买强卖的生意吗?让我没有选择的余地,有几个人去商场购物,不货比三家的?这个方案还可以,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案。记住一点,一个问题至少有三种解决方向。”
“时间太紧了,只呈现了一个想法的方案……”当我说完几个想法后,他答道:“礼盒的这个概念不错,切入点准确,产品的特性适合从功能主线来开展创意构思,其次才是情感,以后先把想法勾勒好了再行动,不要深入到具体的细节中,浪费时间,瞎耽误功夫。你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还得让下面的一帮人跟着你瞎忙乎,干活得讲究技巧,想得好,才能干得巧。时间应该用在完善想法的逻辑上,按着刚才我们谈论的那个想法,你再深入完善下……”
如何构建解决问题的想法?
《左转》曰: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解决问题的行动前提供几种想法的预案,才是高效做事的关键。在麦肯锡工作三大理念——以事实为基础;结构系统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构建想法遵循四步思考原则:
1、否定之否定——辩证思维
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一开始的想法只是个雏形,在不断否定、再否定的过程找到肯定。
当头脑中形成一个想法时,记录下来,并立刻条件反射式的问自己:“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或是“我觉得还有更好的想法”。但往往绕了一大圈,最终又回到了最初产生的那个想法上,这也是常有的事,而这时的这个想法更加完善模、清晰,具有可操作性。
禁忌:不要吝啬你的思考,它不在知足常乐的适用范围之内。
2、尝试多角度——发散思维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4261/cac5864d540e956c.png)
思考多一种可能性,也就多一种选择的余地。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
事物存在的多面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解决问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不同的想法之间相互叠加、迭代,可以弥补思考的漏洞,从中获得启发,产生出新的想法,最终找出合理的、优化的选择策略。一个问题至少有三种解决思路,比如你到某个地方,可以选择步行、趁车、坐船、飞机、火车,等等。
禁忌:不要在一个想法上投入过长的时间,容易走进思维的死胡同。
3、确认逻辑链——系统思维
逻辑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解决问题的核心。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事物的原理,作出合理的解释——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原因,然后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链(逻辑路径),即解决问题的关键性步骤。别忘了,重要事项至少提交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禁忌:不要急于表现想法的具体实施内容,把细节放一边,深入细节只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大多数人往往忽视这个环节,迫不及待的为自己的“好想法”展开行动,结果没有逻辑原理的推动力,无法把想法深入执行下去,结果造成大量的无效劳动。
4、商讨合理性——头脑风暴思维
没有最好的想法,只有最合理、最合适的想法。
提交方案,作出陈述,供上级或相关同事讨论后,以事物的原理中心,围绕一系列资源进行分析、判断、评估、然后确认或修正、修改想法,最终制定出最合理的决策想法,再深入规划执行的细节。
禁忌:不要试图脱离解决的问题资源和能力范畴,盲目追去理想化的想法。
三、比较让思考最容易作出决策
一个问题至少有三种解决方向,资源要素决定了解决办法的不同方向,也直接影响了决策的导向。在思考问题的办法时,学会应用“上中下”的三分法策略来进行差距比较,从而优化出最佳决策,或对“上中下”的策略组合使用。
策略对比:例如,中美合作是上策,互不往来是中策,恶性竞争是下策。
策略组合:例如,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上策文化、中策激励、下策惩罚。
结束语
你在思考上花费的时间越长,思考的越有质量,你在行动上受到的阻力就会越小,越有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