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原因,在父亲节前夕,突然想到了这个话题。
记得小时候,我受过两次委屈,那种百口莫辩的感觉实在深刻。
一次是自己写作业,表弟淘气把小手指伸进电源插座,被电到,手指烧伤脱皮。父亲疯狂斥责我一顿,但那时我也还不到十岁。我被恐惧和委屈还有对小弟弟的心疼愧疚重重包围,一夜几乎没有睡着。那是人生第一次体会失眠,我仍能记起,我一晚上都在想,如果弟弟刚放进去手指就哭一声,叫一声,我就会发现。但不知为何,他竟然没有,直到我去扶他时,身体感到被电流击中。
另一次是在高中某个寒假,我心血来潮想替妈妈分担一些大扫除的家务活,还想给她一点惊喜。就趁妈妈上班,我一个人开始收拾房间,做春节前的大扫除。当然少不了断舍离,也就是扔扔扔。可我非常小心,一定确保了我扔的东西是可扔之物才会扔掉。但千小心万小心,妈妈回来还是找不到她的一条项链了。她素来知道我喜欢扔东西,所以一口咬定自己放的地方现在空了,而那个地方,我刚刚收拾过。我站在客厅中央,本来打算等一句夸奖的,却不料等来的是严厉的斥责,以及母亲眼里冒着怒气的目光。我翻遍了垃圾桶和楼下垃圾箱,也没找到妈妈的项链,我知道那是她最贵的一件首饰。我在脑中回忆了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个细节,还是不能承认是我扔掉的。这件事,成了母亲每次找不到东西时,就拿出来责怪我的借口,我也莫名其妙地承受着死无对证的委屈。
我的这两段回忆,一次是来自父亲,一次是来自母亲。十几年后,妈妈的项链在一个柜子的角落里找到了。我的冤屈被洗清的一刻,心中如大旱中得之甘霖,恨不得打一场翻身仗,好好数落一遍妈妈,以出掉我的憋屈。表弟的事,当然手指恢复后,也没太造成多大心理阴影,我就渐渐不去想了。
上大学前,父亲常跟我说,要受得了委屈。人一旦受得了委屈,还能豁达面对人生,就能成就大业。然后就会给我讲,你看司马迁,你看韩信,你看屈原,你看勾践,你看苏东坡,你看陶渊明……我发现自己被父亲教育后,也深信,委屈是成长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跟荣耀一样,都是必要的体验课。
后来,我当然在工作和社交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程度不一的委屈,由于有容量,便一杯杯全干了。
到现在,我也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开始面对孩子的委屈,情形却有所不同。我丝毫不想告诉他们,要承受委屈,要想到格局是委屈撑大的等等,我由于可以看到孩子委屈的缘由,所以坚决鼓励孩子说出他们的委屈。
有一次,我做了三明治,麦芽说她不喜欢沙拉酱,所以她没有吃。过来不久,我们到麦当劳,我给她买了汉堡,她咬了一口说,妈妈我不喜欢沙拉酱,又没吃。再后来,我做蔬菜沙拉,让她吃一点时,麦芽哭了。我说,你不喜欢可以不吃,为什么要哭呢?她不说话,一个劲儿哭,越哭越伤心,我猛然意识到,她的眼泪里,是一种委屈,一种失望。因为她告诉过我,她不喜欢沙拉酱。我想到这个原因,再问她:“麦芽,你是不是觉得跟妈妈说过,妈妈还让你吃,你很难过?”她哭得更伤心,我安慰她,“你是不是觉得妈妈没有尊重你,让你委屈了?”麦芽泪汪汪地看着我,点头,点头。
那一刻,我醒悟过来,最深的委屈,不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是没有被你重视,没有被你尊重,没有被你理解。麦芽听我说完,满满止住哭泣,跟我说:妈妈,我跟你说多少次才能记住我不喜欢沙拉酱啊。她虽是用有些撒娇玩笑的口吻跟我说,可我内心却第一次被她扎得疼了,我说:绝对不会忘了,妈妈真的错了。
记得亦舒有句话,叫做,能说出来的委屈,不是委屈。我的理解是,委屈要让你在意的人替你说出来,便不再是委屈了。我的父母,是不善道歉,也不善用这种交流方式跟我沟通的,所以也许他们心中知道我的委屈,却硬是不说。觉得你知道我知道了就好,干嘛非要郑重其事地跟表演似的说个对不起呢?事实上,我在后来与人相处时,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直到麦芽如此教育了我。
我从麦芽身上看到为她说出委屈有多强大,那不只是沙拉酱,更是母爱的证据。
我跟先生沟通此事,他有一个更为精辟的观点:人与人最难的沟通部分,在于说出来显得矫情,不说又觉得憋屈的那一部分,我们可以称它为沟通裂缝。我恍然大悟,身为赞同。因为,如果我不喜欢沙拉酱,我就不断说出来,这没有什么难沟通的。难就难在我说了几次,再说就显得矫情了,而不说又实在憋屈,你应该知道的。当对方陷入这个裂缝中,“我”还不能敏感地自知,读者可以想像得到,如果不是麦芽,而是我地客户,情况会如何发展。
也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察觉到、并替对方说出他(她)心里,那一段“说了怕被认为矫情、不说自己憋屈”的话,谁就是沟通高手中的高手了。
我有意识地在社交中,去观察体会我与沟通对象之间的沟通夹缝,并更加有意识地替对方说出来,收效甚好。因为我们之间的信任建立成本大大降低,沟通效率大大提升。而这只需要我们多一些敏感,多一些主动地换位思考。
最后,我想说,无论对方对亲人,还是对朋友,对同事,还是对陌生人,学会主动填充沟通裂缝,我们自己也会因此而受益,这个“益”就是变得越来越幸运。我知道,你懂的!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72天
网友评论
看来这事是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