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读书
《蝇王》:从荒岛困局看“人之初,性本恶”

《蝇王》:从荒岛困局看“人之初,性本恶”

作者: 贺宇宙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19:35 被阅读46次

荒岛求生,面临困局,野蛮与文明,秩序与混乱、丑恶与良善,一群孩童,该如何抉择?

好,在故事开始之前,我们先设想一下这样的情景:

    此时此刻,你正坐在舒适的飞机上,眺望着一望无际的湛蓝大海,天空中漂着洁白的云朵,海洋中点缀着珍珠似的岛屿。但随着一阵颠簸,飞机开始剧烈旋转,不受控制地剧烈摇晃了起来——

醒来后,你发现自己竟然流落到了一个隔绝人烟的荒岛上!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呢?

有的朋友会联想到《鲁滨孙漂流记》,想象着自己像主人公鲁滨孙一样,用智慧为自己开辟一个崭新的家园。在岛上过着悠哉乐哉的生活,向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儿。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部小说,和《鲁滨孙漂流记》有些相似,都是著名的英国文学,也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荒岛文学。只不过,我们要讲的这部小说,《蝇王》,流落到荒岛的不是个成年人,而是一群平均年龄还不到十岁的孩子们!

一群孩子流落到荒岛,他们该怎么生存下去呢?面对困境,他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有人会觉得,一群孩子不过是打打闹闹,读起来免不了荒唐可笑,有什么意思呢?

哎,说这话的人可就失算了,倘若是一群大人,他们为利益争抢,倒还在意料之中,反而是一群孩子,才让故事变得有趣了起来。因为孩子的想象力总是天马行空,你摸不准他们下一步会做什么,也搞不明白他们的小脑瓜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但作者戈尔丁对孩子们的心理了如指掌,他参加过战争,也有过当老师的经历。在教书时,他时常感到儿童的行为变幻莫测,难以琢磨,还发现在孩子的身上往往能体现出最纯粹的人性。

在这人性中,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作者戈尔丁就擅长描绘人性,探讨善恶,并凭借着《蝇王》一书,获得了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带有寓言般的色彩,用质朴明了的语言,叙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荒岛故事。

整个故事都弥漫着一股很强的荒诞色彩,给人以非常不真实的感觉。

在小说里,有些场景的描写像远古时期鲜艳的壁画一样,给人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比如在电闪雷鸣中,一群孩子疯狂地跳着野蛮的舞蹈,冲一个黑影撕咬着,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射出狂野的光芒。

这些描写甚至会让人感觉到不寒而栗,会怀疑,一群来自文明世界的孩子,真的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吗?

但与此同时,小说中又处处充满了细节描写,比如作者会详尽地描述猪崽子滑稽的外表惹大家发笑,似乎在作者戈尔丁的笔下,我们真的能看见一个胖胖的、邋遢的、面色潮红的男孩,喘着粗气儿,被一群孩子包围,委屈辩解的场景似的。

恰恰是这种真假参半的氛围,赋予了小说一种奇妙的魔力,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小说的节奏读下去,同时又能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和反思。

小说本身讨论的主题非常明显,通过孩子们在岛上的种种表现,戈尔丁用直白又深刻的笔触,勾画出了一副微观的人类社会进化史,但进化的方向却好像和文明社会相反:孩子们逐渐从文明走向了野蛮,从知书达理走向了狂暴残忍,从民主有序走向了混乱暴虐中去。

作者戈尔丁很擅长描写善恶对立的主题,在他的笔下,人性的丑陋总是赤裸裸的,有时候甚至让人不忍心去看那些残忍的片段。但不可否认,这些丑陋又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即使作家们不去描绘,那些人性的阴暗面也永远不会消失。

人性究竟是善良还是丑恶?

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有人却说,人之初,性本恶。

毫无疑问,在这部小说里,这群孩子的行为所印证的,是人性之恶。

小说的名字,《蝇王》,其实,就是人性之恶的一种象征。蝇王,顾名思义,就是苍蝇之王的意思,这个词来源于希伯来语,在犹太教和基督教里,蝇王通常都代表着恐怖的魔鬼,代表着极端的丑恶。

生活在这大千社会,每个人都曾历经冷暖,饱受沧桑,我相信每个人都曾经遇见过人性中丑陋的阴暗面,也都被那些丑恶所深深震撼过。

可是,戈尔丁究竟为什么偏偏要把人性之恶描写到如此的极致呢?

又为什么偏偏要用一群孩子当作主人公,让他们经历这地狱般的一切呢?

1983年,作者戈尔丁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说,“有人希望用政治制度来创造美好的社会,有人则希望用爱来创造。而我则认为,应当把两者结合起来,出于友爱,人们共同完善着体制,从而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虽然在小说中,野蛮和丑恶的力量占了上风,友爱和文明的种子一度被蒙蔽,被丢弃,但在结尾,我们仍旧在拉尔夫的痛哭声中看到了人性复苏的曙光。

记得在西方世界,曾经有人问,说既然上帝是全能的,那为什么人世间还会有那么多的坏人,那么多的恶事呢?上帝为什么要让好人受尽折磨呢?

有一种回答让人印象深刻:上帝之所以允许恶人存在,是因为在丑恶的衬托下,善良才显得弥足珍贵。

《蝇王》

这个答案或许也适用于我们今天读的这篇小说,作者之所以把人性之恶描写到如此极致,恰恰是为了告诉我们,在黑暗中的那一丝人性之光是多么的闪亮,多么的耀眼。

而用一群孩子来表现这一主题,无疑是个高明之举。为什么说它高明呢?因为孩子身上,往往表现着最单纯最直接的欲望,他们想要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加掩饰,毫无顾忌,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他们对恶行麻木不仁,是因为他们脑海中文明的道德观正在逐渐褪去,甚至慢慢消失不见。

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做过或大或小的坏事,有些是恶作剧般的捉弄,有些是不知轻重的扭打,有些甚至是纵火抢砸的大事件。

在儿童时期,我们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还处于一种懵懵懂懂的阶段。但正是这种懵懂和无知,暴露出了人性中最原始的劣性。

没错,或许很难让人接受,但这就是事实,我们都没法否认,人性中确实有一部分是利己的,是残忍的,是贪婪的,是疯狂的。

但儿童终究会成长,恰如野蛮终究会蜕变。

这群孩子们恰如是一个小小的人类社会,不断进化,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混乱走向秩序,从疯狂走向理智。可这一成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伴随着无数的鲜血、热泪、甚至生命。

这种人性折射出来的复杂和多变,仿佛深渊一样,让人久久凝视,却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相关文章

  • 《蝇王》:从荒岛困局看“人之初,性本恶”

    荒岛求生,面临困局,野蛮与文明,秩序与混乱、丑恶与良善,一群孩童,该如何抉择? 好,在故事开始之前,我们先设想一下...

  • 人性本恶?

    《蝇王》一书通过荒岛孩子的思想实验,验证了人性本恶的逻辑。 首先,人本能的会树立敌人,并且想要消灭敌人。所以大家都...

  • 中西方文化差别与人性的关系(二)

    关于人性,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却认为,“人之初,性本恶”。那么,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呢?我们不妨从他们...

  • 善恶到头终有报,贾环龌龊个性,赵姨娘之过?

    《孟子·告子上》:“人之初,性本恶”;《荀子·性恶》:“人之初,性本恶”,千古以来,这论题让世人争论不休。读《红楼...

  • 人之初,性本恶,恶的是本性

    人之初,性本恶,恶的是本性 2022-07-04 我一直有个观点是“人之初,性本恶”,而我们学习的目的也就是改变这...

  • 大学后时代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可能我更加认可人之初,性本恶吧!马上面临毕业的我们,对社会,心中还是有些许焦虑...

  • 电影《动物世界》影评

    电影《动物世界》影评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 所以,人的本...

  • 善与愧

    人之初,性本恶。而愧者必为善。 ...

  • 彩礼的背后,人性的善恶

    文/王小昊 “人之初,性本善”小时候我们都会念,长大后却对这句话产生了不少的质疑,人之初到底性是本善还是本恶,各有...

  • 世界本身就是一座荒岛

    世界本身就是一座荒岛 看《蝇王》的一些个介绍与讲解后,想起了里面提起了荒岛文学,这么来形容荒岛吧,可以说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蝇王》:从荒岛困局看“人之初,性本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ht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