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16《赤条条说瑞士人》,瑞士大学为什么要付比其他国家高一倍的薪水

16《赤条条说瑞士人》,瑞士大学为什么要付比其他国家高一倍的薪水

作者: 林央之 | 来源:发表于2020-02-25 12:13 被阅读0次

《赤条条说瑞士人》The Naked Swiss

作者 | Clare O’dea

译者 | 影子

(一个国家,10个传闻。一探究竟。是真是假?任君评述。)

Chapter1:认识一下瑞士人

Chapter2:瑞士人很有钱,吗?

Chapter3:瑞士人排外,吗?

Chapter4:瑞士人聪明,吗?

Chapter5:瑞士人性别歧视,吗?

Chapter6:瑞士人中立,吗?

Chapter7:瑞士人帮过纳粹,吗?

Chapter8:瑞士人无聊,吗?

Chapter9:瑞士人是奸诈的银行家,吗?

Chapter10:瑞士人有世界最好的民主,吗?

Chapter11:瑞士人是欧洲人,吗?


Chapter 4: 瑞士人聪明,吗?(3)

4. 飞得更高

这个世界需要旷世奇才,需要奇思异想,更需要脚踏实地。

2016年,瑞士连续第7年蝉联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指数冠军。这个指数由12个竞争力支柱项目构成。瑞士在创新项目上遥遥领先,这要归功于瑞士境内世界顶级研究机构,企业对研究与发展的高投入,学术圈与私营企业的紧密合作等。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这两所享誉世界的高等学府里,各项科研项目吸引着诸多外籍研究人员加入。两个学校一半以上的教职工都来自国外,瑞士虽然付出了比其他国家高一倍的薪水,但是聚集的科学家们形成了 “大脑智慧池”,瑞士是笑到最后的最大受益方。

金钱,用对地方,大有作为。

瑞士在研究与发展的经费投入远超别国,这直接促进了GDP。联邦教育、研究与创新秘书处发现, 企业承担了2/3的研究费用,总投入达160亿瑞郎,将近GDP的3%。瑞士国家科学基金支持研究者申请长期基金,减少申请手续的繁冗,让研究者更加沉心在科研上。

“阳光动力号”,是一架特别的飞机,因为它是一架能昼夜飞行的太阳能飞机。这是一项全新的瑞士智造,也是科研与企业紧密合作的成果。

太阳能飞机,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人们质疑也这两架飞机是否真的可以无燃料环球飞行。

在合伙人和科研者的努力下,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向这个金字塔顶端的技术难题,发起了冲锋。

如此野心勃勃的项目,是由瑞士探险家贝特朗·皮卡尔,偶尔一拍脑袋想到的。

贝特朗·皮卡尔

贝特朗·皮卡尔是“阳光动力号”背后的两个男人中的其中一个。另一位是安德烈·博尔施伯格,他是“阳光动力号”的飞行员也是“阳光动力号”联合创始人。

“阳光动力号”背后的两个男人:贝特朗•皮卡尔(左),安德烈•博尔施伯格(右)

和安德烈·博尔施伯格不同,贝特朗·皮卡尔经历过环球飞行。在想到使用太阳能之前,皮卡尔开创了热气球不间断环球飞行记录。顺便说一句,贝特朗·皮卡尔的父亲亚克斯也曾是一位探险记录保持者。1960年亚克斯乘坐特制潜艇潜入海底1000米多,50年后,这项记录才被打破。

“阳光动力号”可不只是项冒险挑战,它的终极使命,是展示前沿的再生能源技术,以及传达一种环境哲学理念。它的官网上写道:

“2015年7月,史无前例的5天5夜无燃料不间断飞行,‘阳光动力号’从日本名古屋飞到夏威夷,向世界传递清晰的声音:每个人在大地上都可以应用太阳能技术,我们的目标——减半能源消耗,拯救自然资源,改进人类生活。”在夏威夷9个月的技术调试后,2016年4月,阳光动力号再次飞向蓝天,这一次的飞行性能大为改进。23天43000公里后,“阳光动力号”降落在了阿布扎比。

我去洛桑参观了为飞机生产零部件的企业工厂,幕后的精细和专业,着实让人震惊。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协助下,决策(Decision)公司制造出了样品飞机的机体、机舱和机翼。打磨一块足够轻的材料需要一年时间,一个蜂窝夹心碳钎维的重量控制在每平方米93克。制造第二架飞机时,科学家研制成功每平方米25克的碳钢板材,相当于6块方糖重量。

决策(Decision)公司的伯特兰·卡迪斯说,这项工作对科技要求高,对手工艺要求更高。单是机身就花了6000小时,制作的技术工人全是学徒出身,从小接受专业训练。

瑞士大力鼓励科研工业化、科研产业化,科研创新促进瑞士经济腾飞,也让瑞士成为理想的工作之地。

5. 老房子

精巧优质的手工艺,早已成为瑞士的金名片。

1291年瑞士建邦,当时的三个州乌里、施维茨、下瓦尔登 (俗称“老三州”)结成同盟,签署了联邦宪章。如果他们想在会后喝一杯庆祝,毫无疑问,他们会去当时新建的“伯利恒之家”。

伯利恒之家 Bethlehem House

我参观过这座2层木房子,它是欧洲现存最古老的木房子。建于1287年,1960s仍有人居住,现在已被改建为博物馆。当年建造时可没法慢慢磨洋工,人们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因为必须要在冬天前完工。

“伯利恒之家”最早的房主是谁已经无从考证,他们可能是这个社区里的农夫,也可能是镇上的士兵或是公务员,但他们肯定是摆脱哈布斯堡王朝、争取独立自治的支持者。

外形上看,“伯利恒之家”就是座普通的农家房,但是在当时,可算得上一座豪宅,只有富裕之家才能造出如此复杂舒适的大房子。相比之下,穷困人家只能栖身小棚陋室。“伯利恒之家”是全木打造,最引以为傲的是没有使用一颗钉子,但是依然严丝无缝,坚固耐用。不用钉子,是因为金属在当年是奢侈品,太贵用不起。

经历800多年风霜,依然屹立不倒。长寿的“伯利恒之家”,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些,譬如运气。1642年,施维茨一场大火烧了47座建筑,“伯利恒之家”逃过一劫,幸免于难。还需要,譬如精心的打理,挑战不可能等。正是这些瑞士的优良传统,让长寿的老建筑能够继续长寿下去。

下一篇——Chapter4:瑞士人很聪明,吗?(4)

“要做就做最好”的压力

天堂也有污染

(感谢大家对本书和本译文的喜爱。本书翻译已获Clare O’dea授权,禁止二改商用,转载请注明。本书成书于2017年,所以有些数据并不是最新。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不甚感激。微博@影子945_,Photos by Florian St.&Zoe Qu. 部分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6《赤条条说瑞士人》,瑞士大学为什么要付比其他国家高一倍的薪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iz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