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条条说瑞士人》The Naked Swiss
写在前面……
作者 | 影子
我对瑞士的印象,要从一只手表说起……
这只手表是机械表,表盘很大,表带是金属带。不像女式,小时候却是惯常戴在母亲手上。
年岁渐增,这只手表好像生病了,一直躺在了抽屉里。
当我在房间里探险,搜寻母亲故意藏起来的桔子,或是寻找散落各地的零钱好凑足面额去买零食的时候,我会翻到这只手表。除了过家家戴上手表表明自己大人身份外,在我眼里,这手表确实没多大用处。也许,手表是那个最先教会我“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道理的物件。因为真的很重。
母亲说,这是瑞士手表。
——瑞士?是什么?
——是外国。
小时候脑瓜里,除了中国,其他全是外国;高鼻梁、蓝眼睛,全是外国人。我不知道瑞士在那里,瑞士是什么国家,瑞士人是怎么样。只记得,母亲有时候会责备我拿手表玩,提到手表的时候,还挺得意。那时候实在纳闷,不知道一个躺抽屉的手表有什么值得得意的。
几次搬家后,那只手表不知道消失在哪里。
在我第一次从瑞士回来后,和父母聊到瑞士的见闻。母亲提到了那只古老的瑞士手表。
我才知道,那只手表背后,还有更多的故事。
父母订婚后,母亲拿到父亲的聘金,第一件事,就去买了这只瑞士手表,几乎花光了所有的聘金。我为母亲的大手笔吓了一跳,她一直都是勤俭持家,没想到也有过这么泼辣消费的时候。母亲说,结婚一生只有一次,一定要买件好东西;看父亲的神情,没有丝毫挑剔责怪,反而频频点头。
而我那时,却有点“发愤”了。
这么个有故事的老古董,应该好好收藏啊,不仅是件爱情信物,更是当年的豪气证物啊。
我真想翻出这个手表,观察下岁月洗礼过的精工,寻找上面的“Swiss made”。它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在当时物资并不充实的中国,成为年轻人趋之若鹜的优质品牌?
可是,这个答案,我们再也找不到了。
唯一留给我的答案是——瑞士手表是好东西。
(如果想要传家,请好好保管。)
对于家中瑞士手表的记忆戛然而止。
而我对瑞士的认识,一直在延续。
从北部的巴塞尔到南部的贝林佐纳,从东部的日内瓦到西部的圣加伦甚至更西跨境到德国的康斯坦茨,上过海拔4000多米高的马特洪也下过1米深的SchwarzSee浅水区,走过牛铃声声的田园牧歌也走过昂贵天价的班霍夫大街,看过初阳霁日、日丽中天、日落西沉,走过春花秋色、夏炽冬雪。
一如所有旅游书籍、旅游杂志上所描述的,很美,让人心动。
走得越多,看得越多,有什么东西开始在心里挠了起来。
我甩甩头,继续坐着SBB,渡轮,小火车,吃着Fondu,Raclette,Rosti,逛着COOP, Migros。
2019年11月25日,11月的第4个星期一,伯尔尼,我见证了一场饶有趣味的节庆活动——伯尔尼洋葱节。
近五十吨的洋葱瓣子、球茎,在瑞士首都、议会大厦的广场前售卖展示。现场摩肩接踵,人们不是逛着走,而是被人流推着走。
一袋袋的五彩纸屑,是人们手上的标配,纷纷往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身上扔。五彩缤纷的纸屑飘飞,大人小孩都肆无忌惮,在斑斓的色彩和欢乐的氛围中,闻到洋葱汤或是洋葱馅饼的刺鼻又甜美的香味。疯狂又愉悦。
飘落在地的五彩纸屑,覆盖了厚厚一层他们是山上远足交错时互相说着“你好”的瑞士人,是自动停下来让行人过马路的瑞士人,是各种交通工具上安静和善对着你笑的瑞士人。
我终于知道,在挠地我心痒痒的是什么了。
那是一个个疑问——
这片美丽土地上的人们,到底是怎么样的人们?
他们怎样生活?
他们有着怎样的文化?文化因何而起,又走向何方?
是土地孕育了瑞士人,还是瑞士人反哺了土地?
还有更多奇怪的传闻、见闻也在撩拨着我,想要知道答案——
据说在瑞士晚上10点后就不能洗澡,万一洗澡了会怎么样?
瑞士为什么没有统一的语言,而是有四种语言?
瑞士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吃奶酪?
瑞士人巧克力真有那么好吗?
瑞士手表真那么好吗?
都说瑞士人有钱,到底多有钱?
但是瑞士也是最昂贵的国家,瑞士人能存下钱吗?
瑞士垃圾桶为什么有四个颜色?
老是在火车站上看到军人,据说包里有家伙?
二战时希特勒为什么没有占领瑞士?
身在这样的国度,瑞士人幸福吗?
我不满足眼前的美景,不满足旅游书上的片言只语,我想更了解瑞士——
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回程的时候偶然看到这本《The Naked Swiss》,翻看目录的时候,我觉得心更痒了。
因为书里一下抛出了10个问题,个个戳中痒点:
瑞士人很有钱,吗?
瑞士人排外,吗?
瑞士人聪明,吗?
瑞士人性别歧视,吗?
瑞士人中立,吗?
瑞士人帮过纳粹,吗?
瑞士人无聊,吗?
瑞士人是奸诈的银行家,吗?
瑞士人有世界最好的民主,吗?
瑞士人是欧洲人,吗?
这一个个“吗?”挑动着我心弦,吸引着我看下去。
直到我合上书页。
作者Clare O’dea女士在三个国家做过记者,最近9年她一直在瑞士广播公司(包括swissinfo)工作,做政治、经济、文化等报道。她在瑞士呆了十几年,生了3个瑞士孩子,并于2015年加入瑞士国籍。这些经历让她站在客观立场,观察瑞士并理解瑞士。从陈词滥调和误解重重中,她挑出十个问题,回顾历史、呈现矛盾、解答疑问、引发思考,尽力呈现一个完整的瑞士。
原来——
瑞士,不是我印象中的瑞士,也不是你印象中的瑞士。
瑞士人,不是我印象中的瑞士人,也不是你印象中的瑞士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也是我想翻译这本书的原因。为跟我一样心生好奇、想要一探究竟的人们,解答疑惑、了解过去、清晰当下,携手未来,和瑞士、瑞士人更亲近,让中瑞友谊携手走上下一个70年,下下一个70年。生生不息,友谊长存。
作为一个媒体人,一个记者、导演,跋山涉水,奋笔疾书,是想体验时代的脉动,是想带给大家真、善、美,让它们传播开来,给大家激励,给大家力量。无论这份真善美,来自国内,还是来自境外。
这段时间,翻阅了大量资料,挑灯夜战、忍受孤独,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从在电脑上敲下第一个字符,到今天已经超过了11万多的字符。尽管是翻译他人的文字,但这些字符,也好像是我的孩子,看着一点点长大,期待着能够得到很多人的喜爱。相信这也是作者Clare O’dea女士同样的心愿。
忽然觉得这段历程,好比我在洋葱节上买的洋葱挂。
上面挂着一个个洋葱,光鲜亮丽、惹人喜爱。不仅如此,它还营养丰富、杀菌消炎。就是剥的时候会让人呛鼻子,厉害的话还能让人流眼泪。但是只有剥到底,才能知道这洋葱到底带来怎么样的美味。
准备好了吗?来剥一下瑞士人这个大洋葱。
过程肯定会,让你难忘。
《赤条条说瑞士人》。
(感谢大家对本书和本译文的喜爱。本书翻译已获Clare O’dea授权,禁止二改商用,转载请注明。本书成书于2017年,所以有些数据并不是最新。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不甚感激。微博@影子945_,Photos by Zoe&Floria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