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作者: 意趣与刺点 | 来源:发表于2020-06-02 07:25 被阅读0次

卷六

一十四

原文

       阎百诗云:“百里不同音,千年不同韵。《毛诗》凡韵作某音者,乃其字之正声,非强为押也。”焦氏《笔乘》载:古人“下”皆音“虎”:《卫风》云:“于林之下”,上韵为“爰居爰处”;《凯风》云:“在浚之下”,下韵为“母氏劳苦”;《大雅》云:“至于岐下”,下云:“率西水浒”。“服”皆音“迫”:《关雎》云:“寤寐思服”,下韵为“辗转反侧”;《候人》云:“不濡其翼”,下句为“不称其服”;《离骚》云:“非时俗之所服”,下句为“依彭咸之遗则”。“降”皆音“攻”:《草虫》云;“我心则降”,下句为“忧心忡忡”;《旱麓》云:“福禄攸降”,上韵为“黄流在中”。“英”皆音“央”:《清人》云:“二矛重英”,下句为“河上乎翱翔”;《有女同车》云:“颜如舜英”,下句为“佩玉将将”;《楚词》云:“华采衣兮若英”,下句为“烂昭昭兮未央”。“风”皆读“分”:《绿衣》云:“凄其以风”,下句为“实获我心”;《晨风》云:“鸵彼晨风”,下句为“郁彼北林”;《熏民》云:“穆如清风”,下句为“以慰其心”。“忧”皆读“口要”:《黍离》云:“谓我心忧”,上句为“中心摇摇”;《载驰》云:“我心则忧”,上句为“言至于漕”;《楚词》云:“思公子兮徒离忧”,上韵为“风飒飒兮本萧萧”。其他则“好”之为“吼”,“雄”之为“形”,“南”之为“能”,“仪”之为“何”,“宅”之为“托”,“泽”之为“铎”:皆玩其上下文,及他篇之相同者,而自见。“风”字,《毛诗》中凡六见,皆在“侵”韵,他可类推。朱子不解此义,乃以后代诗韵,强押《三百篇》,误矣!至于“委蛇”二字有十二变,“离”字有十五义,“敦”字有十二音:徐应秋《谈荟》言之甚详。

译注:

        阎百诗说:“百里不同音,千年不同韵。《毛诗》凡韵作某音者,乃其字之正声,非强为押也。”意思:相距一百里说话发音就不同,相隔一千年用字的声韵就不同。《诗经》里面凡是作为某韵某音的,都是这个字的正式声韵,不是勉强为了押韵。《焦氏笔乘》记载:古人读“下”都发“虎”音,《诗经.卫风》有“于林之下”这句的上句是“爰居爰处”;《诗经.凯风》有:“在浚之下”,这句话的下句是“母氏劳苦”;《诗经.大雅》有:“至于岐下”,下面一句是:“率西水浒”。“服”都发“迫”音:《诗经.关雎》有:“寤寐思服”,下一句韵为“辗转反侧”;《诗经.候人》有:“不濡其翼”,下句为“不称其服”;屈原的《离骚》有:“非时俗之所服”,下面一句为“依彭咸之遗则”。“降”都发“攻”音:《诗经.草虫》有;“我心则降”,下一句为“忧心忡忡”;《诗经.旱麓》有:“福禄攸降”,上一句韵为“黄流在中”。“英”都发“央”音:《诗经.清人》有:“二矛重英”,下一句为“河上乎翱翔”;《诗经.有女同车》有:“颜如舜英”,下一句为“佩玉将将”;屈原的《楚辞》有:“华采衣兮若英”,下一句为“烂昭昭兮未央”。“风”都读作“分”:《诗经.绿衣》有:“凄其以风”,下一句为“实获我心”;《诗经.晨风》有:“鸵彼晨风”,下句为“郁彼北林”;《熏民》云:“穆如清风”,下一句为“以慰其心”。“忧”都读“口要”音:《诗经.黍离》有:“谓我心忧”,上一句为“中心摇摇”;《诗经.载驰》有:“我心则忧”,上一句为“言至于漕”;屈原《楚辞》有:“思公子兮徒离忧”,上一句韵为“风飒飒兮本萧萧”。其他的有“好”发作“吼”,“雄”发作“形”,“南”发作“能”,“仪”发作“何”,“宅”发作“托”,“泽”发作“铎”:都是玩味它的上下文,以及其他诗篇的相同的情况,自然就明白了。“风”字,《诗经》中共六处出现,都在“侵”韵,其他可以类推。朱熹不知道这个道理,就用后来的诗韵,强行押《三百篇》的声韵,错误啦!至于“委蛇”二字有十二变,“离”字有十五层含义,“敦”字有十二种发音:徐应秋写的《谈荟》说的十分详细。

       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山西太原人,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阎若璩平生治学强调读书,反对空谈,考证方法比较精密,是汉学发轫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所撰《尚书古文疏证》八卷确证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为伪,又撰《四书释地》,校正前人关于古地名附会的错误,其他撰著有《潜邱札记》等,均对后世学者有较大影响。

       焦竑(1540年-1620年),字弱侯,号漪园、澹园,生于江宁(今南京),祖籍山东日照(今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关于迁到南京的事,焦竑在《与日照宗人书》中说道:“我祖武略公自国初以官游留南京,二百余年矣!德、靖间,饥疫相仍,一门凋谢,只余吾父骑都尉一人耳。”他父亲焦文杰,号后渠,活到82岁。兄伯贤,曾做过广东灵已知县。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会试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后曾任南京司业。明代著名学者,著作甚丰,著有《澹园集》(正、续编)《焦氏笔乘》《焦氏类林》《国朝献徵录》《国史经籍志》《老子翼》《庄子翼》等。《焦氏笔乘》在经学、史学、文学、医学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思想开明,强调主体意识,反对因循守旧,不受时俗约束。这本书在清朝被禁毁。

        徐应秋,明代衢州府西安县(今衢州市柯城区)人,学者。著有《玉芝堂谈荟》、《骈字凭霄》、《雪艇尘余》、《古文藻海》、《两闱合刻》、《古文奇艳》等。人称其文:“读其文如入蛟宫琼室,但见光彩陆离而不悉名其宝。”

相关文章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六十四 原文 乾隆初,杭州诗酒之会最盛。名士杭、厉之外,则有朱鹿田樟、吴鸥亭城;汪抱朴台、金江声志章、...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一十八 原文 诗有认假为真而妙者。唐人《宿华山》云:“危栏倚遍都无寐,犹恐星河坠入楼。”宋人《咏梅花...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二十 原文 江州进士崔念陵室许宜媖,七岁《玩月》云:“一种月团圆,照愁复照欢。欢愁两不着,清影上阑干。”其...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一十七 原文 余尝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沈石田《落花》诗云:“浩劫信于今日尽,痴心疑有别家开...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二十七 原文 辽东三老者:戴亨,字遂堂;陈景元,字石闾;马大钵,字雷溪。三人皆布衣不仕,诗宗汉、魏,字学二王...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三十六 原文 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有作用人,放之则...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三十四 原文 诗如言也,口齿不清,拉杂万语,愈多愈厌。口齿清矣,又须言之有味,听之可爱,方妙。若村妇絮...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三十八 原文 徐雨峰中丞士林,巡抚苏州。人以为继汤文正公之后,一人而已。母丧去官,有诏夺情,不起。其...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五十 原文 诗境最宽,有学士大夫读破万卷,穷老尽气,而不能得其阃奥者。有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二句...

  • 《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卷三 五十八 原文 某侍郎督学江苏,罗致知名之士。所选五古最佳;七古则不拘何题,动辄千言,引典填书,如涂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园诗话》学习与译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jy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