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头脑是生产商,而你的嘴巴是消费者!
人们发明语言,来满足自己深切的抱怨需求。
我怨故我在。
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生活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最文明、最繁荣、最安定、最健康的时代,而我们大部分人每日每时每刻都在干什么——抱怨。
我们的头脑是生产商,负责生产各种不满的情绪;而我们的嘴巴是消费者,喋喋不休地将各种不满、厌倦、气恼的情绪宣泄而出。
早上孩子上学磨磨蹭蹭,看得我们心头火起,高声叱骂;
上班路上各种车辆各种抢道,我们左一句“真蠢”,右一句“傻瓜”,骂骂咧咧,毫无风度;
来到公司,领导劈头盖脸地将你做的方案贬得一文不值,你人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心里却认定领导就是在针对你,柿子专挑软得捏。
如此一天天地过,循环往复。内心深处总是急急躁燥,不得安宁。
我们总是惯性地以消极态度看待事物,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如果你受够了不停抱怨、无法掌控的生活,那不妨从积极地一面开始看待生活里碰到的所有事物,而不是任生活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在你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一日日地呼啸而过。
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写的《不抱怨的世界》就是一本指导你如何做到不再抱怨、掌控生活的书。
威尔·鲍温认为,抱怨从来不会吸引、带来那些你想要的东西,相反,抱怨会使你永远摆脱不掉那些你不想要的东西。有时事情没有真的糟糕到能让我们理直气壮地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的份儿上,但抱怨就是我们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我们就是会抱怨。
但事实是没有所谓的现实,一切只是人的看法。你的生活是岁月静好还是一地鸡毛,全在于你如何看待它。
但如何做出改变,不再抱怨呢?
1、抱怨让我们关注地是问题本身,而不是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中国人是最务实的一群人。如果我们自己能认识到抱怨只会浪费口水、浪费精力,于事实情况无丝毫助益,那么下次我们再想叱骂孩子时,或许就能想到:光骂孩子于事无补,我们可以自己早起,早一会叫醒孩子,给孩子留出磨蹭地时间,从容地送孩子出门。
2、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抱怨从来都无法带来积极的改变。
关于抱怨,人们最大的误会就是认为只有抱怨才能让别人做出改变。而事实恰好相反:对自我进行抱怨,相当于自我攻击,会令个人更加自卑怯懦;对他人抱怨,则会使双方的关系更加剑拔弩张,双方专注于扯皮、推诿,而忽视了真正的问题所在。
3、想要变成一个不抱怨的人,首先把自己的情绪从消极模式调整到积极模式。
别人可以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暴跳如雷,我们可以决定在自己的世界里气定神闲。外界或者他人状态如何我们无法决定,我们能决定的只有自己的状态——不要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用自己的状态去影响别人。当别人通过抱怨寻求关注时,可以问对方“你有什么好消息吗?”。当别人通过抱怨推卸责任时,可以反问:“假设事情能够做到,你会怎么做呢?”
书中还提到在手上戴一个手环,坚持21天不抱怨的方法:每天晨起开始,一旦察觉到自己的潜意识在抱怨,就把手环从一只手挪到另一只手上。开始的时候,每天要挪动很多次手环。一旦挪动了手环,无论已经坚持了几天,都需要重新开始计数,坚持21天不挪动手环,不再抱怨才算成功。
人的一生很短暂,如白驹过隙。我们不应被各种消极情绪所围绕,我们应当度过幸福美满的一生。我们都应当获得快乐,获得所渴望的财富,获得让我们感到充实、满足的友谊与感情,我们应当身体健康,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事业。凡是我们所渴望的东西,我们都应当得到。
不再抱怨,向着充实快乐的人生出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