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秋兰
生为女人,一辈子要扮演各种角色。无论富贵贫贱,不管年龄大小,每个女人一出生,似乎就是“母亲”这个角色的代言人。因为母亲这个角色的许多特质就潜藏在女人的基因密码里,它柔顺、谦和、坚强、慈爱、默默付出。所以女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母亲。
我怀大儿子时,看完《发现母亲》就兴奋得跳起来,拍着手直呼“能够看到这本书真是太幸运了,这是写有关母教的最好的书籍,这是一本每个女人都要阅读的书,并且越早看越受益。”
有段时间,我把书里的理念和案例奉为圭皋,却又怕自己的思想成为别人的跑马场,但是时隔五年再看这本书,我仍然激动万分,忍不住向身边所有的女性推荐《发现母亲》。
王东华提出的一个警策世人的口号,是如此动人心弦、简单明了——发现母亲!这种“发现”,是一种更为深入的再发现,是对障蔽的一种穿透。他敏锐地看到了这一切,看到了由于时代变迁所造成的母亲角色的新问题。他努力把这些问题条分缕析,并试图给它们科学的回答。这部著作完全是作者考察了中外上千年的教育史、女性史及文化史,并对之进行了批判性分析研究而写成的,是作者独立研究思考之结晶。
王东华怀着宗教般的情感投身至研究母亲教育,像一个风餐露宿形单影只的采矿人,一层一层地刨土,一锹一锹地选采,又像一个不被同情不被理解的受害者,在茫茫的学术荒原上赤手空拳地追辑着最后的元凶,一个个地辨别,一点点取证,饱尝一个上诉者的所有血泪和悲伤,品尝一个孤胆英雄才能享有的那份神圣与庄严,而这本《发现母亲》正是他这种努力的一份真实、详细的思想记录。我很佩服他能够有如此强烈的责任感与顽强的毅力。
他对家教的反思,如一支杠杆,撬动了无数人对母亲这个角色的重新解读。他说,在孩子的成长上,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母亲是雌蕊,是土地,是先天,是内因。母亲的世界是一个博大、实在、雍容的爱和责任的世界,而不是一个虚荣、争夺、欺骗的恶的世界。应当把母亲当成一种职业来经营与创造。做母亲的,要用整个心灵与身体拥护孩子,用手臂圈一个雀巢,让孩子安享一个人生之梦。
他说,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追溯到童年的不良影响。很多悲剧都是在开始“顺其自然”地生长,而后却又不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开花、结果,认为那样的花果太小所致,从而“不顺其自然”地让孩子开出符合自己规格的“鲜花”,结出符合自己满意的“硕果”所致。所以我们像是一棵发育极不充分的植物,许多人从生到死,都没有实现我们每个人所具有的巨大潜能。
环顾周围,反思自身,我一边张望看别人的教育成果,一边重蹈前人的覆辙,一边自怨自艾没有良好教育的土壤,殊不知,最大的资源却在自己身上浪费。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觉得孩子的目光像永不停息的雷达一般,全天候地注视、跟踪着。而我做了母亲,孩子把我的心分割了一部分,每一瞬间,我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当孩子犯错,必定是自己的缺点露馅之时。
面对一个成长的孩子,我发现光倾注无尽的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懂得爱的能力。我知道,这种能力不是做了母亲就天生具备的,而是心怀温存的爱和责任,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岁月中,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增长的。
孩子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不管身在何方,孩子成长的筝线都要牢牢地捏在手里。“一位女性把孩子培养成才,其意义远远超过到工厂去拧几颗螺丝钉。因为孩子不是某个人的,孩子将要成为社会的公民,孩子是全社会的财富,关心孩子和母亲就是关心未来,就是关心我们自己。”是的,孩子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他不仅关系一个家庭,更多的是关系整个社会。如果连教育子女这样的大问题都视而不见,那么何谈去解决大问题呢?如果连关系自己身前身后的子女都不去关心,又谈何去建功立业呢?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无法重复的。面对孩子,我们必须重新做人。
我们的家庭是复印机,而孩子是复印件。我们父母就是那份复印的原件。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在孩子身上找,其实真正要找的是我们父母这样的原件,或者家庭这样的复印机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育儿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应该是一切重点工程的重点工程,一切基础工程的基础工程,一切优质工程的优质工程,它应该是一项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全优工程。”“母亲要善于通过认字、阅读、计算、弹琴、绘画等这些材料去让孩子学会思考,点燃孩子的求知热情。好的母亲,她应该成为孩子的军师,正如张良辅佐刘邦,诸葛亮辅佐刘备,刘伯温辅佐朱元璋一样。当然,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亲也绝非是可有可无的。对于母亲,他是稳定母亲心态的定心丸;对于男孩,他是带领他走向社会与成功的向导;对于女孩,他是她未来家庭生活的陪练。更重要的是,父亲和母亲合作,互相取长补短,才是家教成功的最好保证……”书里字字珠玑,像块磁铁把我的心深深吸住,我的脑海里激荡着智慧的浪花。
最近,陪伴两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的耐心得到极大的考验,很多时候不合格。当大儿频繁咳嗽时还要在深夜里把脚漏出来时我会大声呵斥,当我在给小儿哺乳哄睡而大儿屡次要我给他讲故事时我会不耐烦,当两个孩子争夺玩具而导致一方受伤大哭时我会痛骂一方,当我累得腰酸背痛而被俩娃生拉硬扯时我就大吼大叫……现在想想,我真是太幼稚了,我的行为可笑又鲁莽,我既没有做到身教,又没有做到言教,惭愧惭愧。
回首过往,条分缕析种种事实。我发现,其实,在孩子眼里,我比任何玩具都要让他们喜欢和着迷,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我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我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我建立亲密关系,需要父母带给他们的安全感。现在想想,孩子做出各种各样的怪事,无非就是想要取得父母的关注而已。
今后,我要修炼一种慈容心态,不管孩子的行为是什么,我要和颜悦色,不吼不叫。我要创造一部分时间单独和大儿(或小儿)相处,让他感知到我对他的爱,建立一对一的联结,并尽可能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和表现,多抱抱他,多找他的优点,经常跟娃会意地一笑,给孩子一些明确的任务。切记,跟娃互动时,别忽视他是一个人,而非宠物。
育儿路上,女人的名字叫母亲。携手王东华的母教结晶,想到往前走,我忍不住就在这车马劳顿的人生里狂奔。感恩这80万字带给我的思想冲击。
写于2018年1月1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