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复习进度其实不快,这么久,我们才系统复习到病句。实在是很简单的东西,但是要让作文中病句随处可见的学生能拿到这个选择题的2分,不简单。很多人写作文时一堆病句,还浑然不知。这些只懂创造病句的人难道能轻易发现别人的病症吗?
突然有了个好方法。
这要多亏一篇文章。原文在此,作者是乐健君里面阐述了身份证的四个瑕疵,我认真看了一下,还的确是存在争议。

1、正面“居民身份证”中“居民”不恰当,准确来讲,身份证是颁发给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的,因此用“公民”更佳。居民泛指居住在中国的所有人,包含了在国内的公民和外国人。
2、反面“出生”应该为“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改为“公民身份证号码”更好。
3、正面是“居民身份证”,反面是“公民身份号码”,不一致。
4、原文中提到了“有效期限”的问题,认为应该改为“长期有效”,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有效期限是根据年龄段来区分的,16岁以下领证有效期五年,16到25岁十年,26到45岁二十年,46岁后长期有效。
课堂上我跟同学探讨,为什么要分年龄段呢,最后大家觉得是要确保照片与本人相符,也就是说如果15岁领证,长期有效的话,那等到70岁,照片就太“嫩”了。
所以1、2、3点在课堂上跟学生一分析,再与病句类型一连接,好像真是那么回事。
第一点,属于包含问题,比如:妈妈买了苹果、梨子和水果。
第二点,成分残缺。比如最常见的“通过……使”,最容易掩藏主语: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不过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一看到这两个词就觉得有问题。我又给他们举了一个特殊情况,主语在前,“佘老师通过寻找身份证瑕疵的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病句的修改方法。”这句话主语在“通过”前面,并不是病句。)
第三点,前后不一致。比如“两面对一面”的问题:能不能坚持学习是成绩好的关键。
当然,病句类型还有很多,这三种常用语病掌握了的话,得到那2分应该容易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