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姨是妈妈的邻居,虽然比妈妈小十来岁,也是近七十的老人了。周日她不“上班”的时候,两个人空闲下来会一起吃饭聊天。
张姨每天早上七点就要去儿子家“上班”,晚上十一点下班。因为平日里对母亲照料挺多,每次来看母亲我也会去她那里小坐一会。这次去,张姨跟我抱怨了很多,话题从旅游开始。
“听你妈妈说,甜甜自己去北京玩了几天?”
“嗯,有四个老师和一个导游带队的。”
“这样挺好,别成天跟着父母,一天吃喝穿用都给他们弄好,自己啥心也不操,啥时候能长大呢?”
张姨的儿子非常优秀,开始是某个厂的领导,后来升到财务部,现在又升到采购部,期间他不断地学习提升着自己,现在在职读博。张姨的儿媳妇是某地方师范毕业生,没有正式工作,偶尔在外面兼职带英语课。张姨有两个孙子,大的快十岁,小的五岁多。张姨吐槽儿子和儿媳妇的教育方式:“平时又不管,考试成绩下来了就呵斥。孩子做作业不会的题夫妻俩都没有耐心,一遍两遍不会就呵斥或上手了,一点没有耐心。”张姨边说边摇头。
“哎,咱也只能帮着料理一下他们的生活,教育方面也不好插嘴。我说,孩子不听,说重了他们的父母有意见,人家不愿意“别人”说自己的孩子。看得我心里直着急。”张姨说得直摇头。
“你说我这成天忙啥呢,每天照料他们的生活就是希望他们能有时间多管管孩子,你看孩子都管成啥了?小的五岁多了还用尿不湿?依赖性咋这么强呢?”
“阿姨你把他们的生活照料的太好了,他们都习惯了。”
“我不弄怎么办呢?媳妇不会做饭,大人不吃,两小的也得吃啊!”
张姨真是侍候一家子的生活太周到了,从早上他们起床一直到一家人都洗了睡了她才回自己的住处。
听着张姨的吐槽,回想着自己如今的教育多少也有这样的影子。就说家务劳动吧,孩子基本不动手,喊她干也能干一下,但是比不干还乱,自己还得重新干,索性就不叫她干了。你不让她干还抱怨她不帮你干,抱怨她干不好,抱怨她不自立。
妈妈的城市是西安的一个远郊,这回回来感触最深的就是街道拓宽了,自行车、电动车道、人行道及路边的绿化带都规划和建造的很好,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楼的崛起,小城镇越发显露出城市的新面貌。随之而起的就是各种少儿服务中心。
这又是张姨的一个抱怨点:“人家在西安市里买房的好多,小学都到那去上了,老人去那照顾娃的吃穿,父母周末把他们接回来。咱不去那不得把课外班上上,不然咋弄呢?”
他的大孙子暑假语数英三科线下、线上还有画画、茶道。这卷起来不比大城市的步伐慢啊!
我带着女儿在父母单位的家属区里转,给她指点姥爷姥姥落脚的地方,那几栋大跃进时期的四层楼房已经被十几层的电梯房替代了,楼下我们拴皮筋的大树也已经被砍伐了,被一小片草坪代替了。原来那里还有一个高台子,八十年代初,朋友小玉的叔叔是全聚德的大厨,他从日本带回来的日历彩电给了我们那栋楼的住户许多欢乐。那台子也不见了,不见的还有楼下一群群跳跃欢叫的小身影和清脆悦耳的童声。
回妈妈这里,女儿唯一的玩伴就是弟弟的女儿糖果,她上二年级,可是时间几乎也被暑假班占用着。她最开心的时间就是爸爸、妈妈放高温假的时候,那时会带她去避暑,去玩几天。
“我觉着每天咋这么忙呢,可是也没有忙出个啥名堂,天天盼着孙子长大,哎!等他们都长大了我都不能动了。”张姨调侃地说道。
清早,“哐当”防盗门的关门声,“星期一了,你张姨又去上班了。”妈妈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