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这是一个适合自恋者生存的时代,每个人都被鼓励着要接纳自己,爱自己,做自己,告诉你:“你是最棒的!”“你是完美的!”“你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一个人只要稍微对自己诚实一点,或者只是少打一点鸡血,都发现骗不了自己。自己并不是最棒的,不是完美的,也什么独特的,只不过是平凡的,有缺点的,扔到人群也找不着的普通人而已。
于是又有一种说法——改变自己。你这样子是不行的,你要努力,你要奋斗,你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要遇见更好的自己。
好吧,你怎么说都有理!
那么,你说这两个说法是什么关系?
首先,来说说自我接纳,从心理学上讲,所谓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我及其一切特征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简言之就是能欣然接受现实自我的一种态度。自我接纳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能确认和悦纳自己身体、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正面价值,不因自身的优点、特长和成绩而骄傲;二是能欣然正视和接受自己现实的一切,不因存在的某种缺点、失误而自卑。
而最根本的“自我接纳”,不是所谓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而是要认识自己,认识并承认自己是人,不是“神”——这句话似乎是不值一提的废话,但是很多人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当成“神”,并且用“神”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比如“不能犯错”“不许失败”“不要痛苦”“不能愤怒”“不能后悔”等等。
“自我接纳”是回到生命的原点,接纳自己是一个“人”——是人就会犯错,就会有弱点,就会失败,就会有痛苦,有愤怒,有悔恨等等各种负面情绪,同时我们也会在犯错中成长,在失败中学到经验,在痛苦中找到快乐,在愤怒过后体验平静,在悔恨过后找到力量——这些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自我”,并让生命更加完整。
这种接纳,并不是对盲目乐观自信,也不是不思进取自暴自弃,而恰恰是改变的前提。
至于“改变自己”说,直截了当,极少会引起误解。你就是不够好,你就是要改变。但是好到什么样,好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往往只能以自己的理想自我为标准,而所谓理想自我,很多时候也只是通过社会传递给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们看不到真实的自我,可能到头来我们悲哀地发现自己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一个自己不想要的改变,变成我们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只不过,“自我接纳”听起来更舒服,让人感觉我们其实不需要努力做什么事,只不过接受现实就对了。而“改变自己”听起来更有力量,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有问题的,是需要努力做些什么事来让自己变得更好。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容易接受“自我接纳”说,却往往沉湎其中,并没有变得更好。这是所有这类理论共有缺点,因为它必须解释,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接纳,试图改变一个词在人们日常交流和理解中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丰富的内涵,这本身需要经过社会实践和时间的检验。随着人们对“自我接纳”有越来越正确深刻的理解,相信“自我接纳”可以给自己带来一种更平和更持久的改变。
那么,你肯定要问了,如何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
答案是真的不需要做什么,或者说,你根本无法通过做些什么来达到自我接纳,因为真正的自我接纳,源自对真相的深层次认识,是一个人触摸到属于自己的个人真理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状态,这时候的接纳是一种“自然的接纳”,而不是某种被执行的行为。
这么说似乎接近玄学,其实说玄也不玄。耶稣曾经说过,真理必使你们得自由。这里的真理指的就是真相,也就是事实,而人本主义治疗大师罗杰斯在他的《个人形成论》里说:“”事实总是友好……”
一个人一旦真正接纳了自我,他的改变就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