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为什么他的老师,却是儒家大师荀子?

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为什么他的老师,却是儒家大师荀子?

作者: 一悟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7-04-18 07:56 被阅读0次

    01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的主张。

    他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结合起来,建立起法家完整的政治学说,并写成了《韩非子》一书,登上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后世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但奇怪的是,作为法家学说的巅峰代表,韩非却是儒学大师荀子的学生,他和后来秦国的丞相李斯,还是当年一同拜师荀子的两同学。

    儒学大师培养出法家学生,这就好比一个读建筑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领的却是国际贸易毕业证。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02

    要把事情说清楚,还得从孟子说起。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亚圣,是儒家的第二号人物,他代表了孔子儒学的嫡传,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孔孟”。

    其中,孟子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主张:性善论。

    孟子说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生而有之的。

    由于“四心”的存在,就会引发人在“仁、义、礼、智”四方面的德,而这四德充分说明,每个人都有成为尧舜的善良本性。

    所以,统治者只要对民众加以引导,每个人就都可以实现道德自觉,从而实现良好社会治理的目的。

    孟子的性善论,使其更强调对人的道德引导,去培养激发人性中的善,所以孟子的政治主张,是推行仁政王道,主张以德治国。

    03

    几十年后,在百家争鸣时代的末期,代表儒家学派继续发声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横空出世。

    和主张性善论的孟子不一样,荀子则主张性恶论。

    荀子认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即人性本恶。

    在性恶的立论基础上,荀子形成了一套与性恶论相应的、与孔孟不一样的政治主张。

    孟子主张以德治国,并纯粹强调仁政。

    而荀子一方面坚持儒家的基本主张,即主张对民众实行礼乐教化,以礼维持人在社会中的等级秩序。另一方面,荀子又同时对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进行了批评吸收以及融合,主张“隆礼重法”、礼法并用。荀子认为“法者,治之端也”,包括刑、赏两方面。

    但荀子的刑赏之法,又始终处于辅助礼的地位,强调礼是法的指导原则和法的统率,即“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不过,与真正的法家不同,荀子认为不宜过分使用刑罚,否则会发生社会危机。

    他还曾以载舟覆舟的形象比喻,来描述君民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04

    而作为荀子的学生,韩非在老师性恶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战国时期的各种变法实践的研究思考,最后彻底走向了法家。

    在性恶论上,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他认为所有人都是“欲利”、“急功”、“好利恶害”的。

    人与人之间,本质上就是一种利害关系。

    比如君臣之间的关系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即使是国君的家庭成员,比如后妃、兄弟、子女之间也同样存在尖锐的利害冲突,所以国君要用“术”来防止他们篡位。

    05

    所以和老师荀子不一样,韩非完全否定、抛弃了道德教育的作用,只强调法的绝对性。

    他在总结前期法家的变法实践和法家理论后,提出了“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统一的“法治”思想体系。

    法就是法律、法令,是臣民必须遵守的;术就是指君主驾驭群臣的权术。势就是“威势”、“权势”,是指地位和权力。

    韩非的学说的实质,就是如何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行君主专制独裁,在理论上为专制主义建立理论依据。

    以上,就是儒学大师会教出法家学生的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为什么他的老师,却是儒家大师荀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zx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