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要在“读书吧”里搞刻意练习训练营,也是一时兴起。
10月份,贝拉老师参加了根基的刻意练习共读营,有很多收获。当时我只是在群里随口一说:“贝拉老师学成归来,也搞一期刻意练习训练营带我们一起学习呗。”没想到刻意练习训练营的反响那么强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就这样,自11月3日第一次开营仪式,到12月3日最后一次线上会议,一个月的刻意练习训练营圆满结束了。
《刻意练习》这本书实在是难读,近乎是一篇篇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合集,但是读进去却看到了一个学习成长的新天新地,令人震撼不已。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刻意练习和传统学习方法之间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是——“谁是学习的中心”。
“传统学习方法”是老师将“正确”的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正确”地练习,如果做得不对,需要模仿老师所教授的“正确”方法进行纠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是主导,是正确的权威,是学习的中心,而学生则是跟随着老师的节奏、安排、指导,进行复制练习的跟随者。而且传统练习的考核标准就是:是否达到老师的预期。也是说,如果你呈现的效果不符合老师的预期,就证明你做得不好,你做得不对。(以上仅是我对于传统学习方法的思考,并不一定正确,意见不同请勿喷)
而“刻意练习方法”的中心是学生。
是学生需要学习知识,是学生要消化掉这项知识,是学生将来要应用这项知识,所以考核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是否与老师教授的一致,而是能否学到并且应用出来。
刻意练习的学习路径是这样的:
对某项知识或者技能最好的训练方案应该像“美军王牌训练计划”——制定一个训练计划,模拟实战中遇到的情形,在训练中一再练习自己的技能,并且有导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反馈,自己琢磨,纠正,提升,直到表现卓越。
刻意练习着重:实践和学生。
在学习中,学生的思路、成长、思考、消化,一直是整个训练的核心。导师的作用更多的是高瞻远瞩的指点和明确下一步训练计划。
可能很多人会说:“现实一点吧!根本没有那么多导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孩子们必须要在传统的学校学习,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很难,推行刻意练习的学习方法都只是空想!”
但是我认为并非现实不允许,并不是无法推进,而是无“心”推进。
《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到了卡尔·韦曼做进行的“科学教育计划”。韦曼将学生分成两组,用不同的方法教授电磁波知识。传统学习课堂采用的是老师作为主讲,学生学习,完成作业。而刻意练习课堂采用的是先由学生朗读一段课本中的内容,然后完成一个简单的判断题测试,查看他们对刚才朗读的内容掌握情况。然后让学生练习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提出课堂问题,小组中探讨问题,然后围绕正确的标准答案进行阐述,让学生思考概念之间的联系。如果遇到学生们难以理解的某个特定概念,举办迷你讲座进行探讨。上课期间,老师会在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回答学生的问题,倾听学生的讨论,辨别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传统学习课堂上课的学生,平均得分为41%,而刻意练习课堂上课的学生,平均分为74%。区别可谓惊人。
如果说那是国外科学家的实验,对我们没有借鉴意义,那我就谈谈我最近举办的“微信拼音训练营”。
“微信拼音训练营”招募的是学过声母韵母,认识一些字的小孩子。在整个训练营中,我不讲任何拼音、识字的知识,只是告诉孩子们可以通过看《熊孩子之怪怪拼音历险记》的动画片增加对拼音的认识。然后每天早上发布一个通关任务,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完成。
很多孩子在加入“微信拼音训练营”的时候,可能都没有接触过微信和手机,但是通关任务要求必须在微信里完成。孩子们需要请教爸爸妈妈教给他们如何在手机、电脑上进行拼音打字,需要逐渐转化大小字母的对应,需要自己查书、查百度找到任务答案。而且每周五会有趣味通关活动,由孩子们轮值做通关主持人,自己查找准备15个谜语、古诗接龙等通关游戏,参与的孩子需要快速地在微信群里打出问题答案。
无论日常练习,还是趣味通关,对于孩子来说似乎都是在游戏,但无意之间孩子们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用拼音打出相应汉字的能力。
并且在每日的通关任务中,我也在逐渐增加通关任务的难度。从第一天只需打几个字让其掌握在手机电脑上用拼音打字的方法,到两三周之后孩子需要发挥创造力,将几个词串起来组成一篇小作文,难度是逐渐增加且有节奏、连续性的,孩子是一个逐渐适应和掌握的过程。
目前进行到第三周,近30个孩子没有一个掉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这个实践表明刻意练习的方法来学习的确是非常有效的。
推进刻意练习的难点,并不在于孩子是否能够坚持。而是在于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否如同导师一般为孩子精心设计一个适合他们并且相对有趣的训练计划,能否在孩子的每个阶段的学习中及时予以客观、真实、有智慧的反馈,孩子自己消化纠正和提升。这真的需要导师的父母用心去引导。
通过《刻意练习》的学习,我也明白了:
引导李可心和李天豆下一步学习的计划需要区分每日网课和知识能力掌握中。在网课和学科学习中,我需要帮助他们明白课程设计的意义,如何能够管理好时间,如何能够高效地完成作业。
而在阅读、英语、写作、数学等方面,需要我采用刻意练习的方法,设计有趣的训练方案和学习内容,让他们在生活中、实践中、游戏中、动画中学到知识。
而对于我自己法律专业的知识能力提升,更需要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其实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已经无意之间采用了刻意练习的方法。每个案件的进展都用在周复盘、月检视中,让自己反思成功之处和问题所在,以及下一步改进计划。在这样的训练中,我既是自己的教练,也是自己的学生。
但我的确需要更专业,更有经验的律师作为导师,对我代理案件进行指点。我一直不太好意思,总觉得自己问的问题是否太浅显、太基础,太没有水平,所以不好意思去打扰律师同事们。
殊不知,因为面子让我自己的成长速度很慢,这一点需要攻克。
下一步的专业学习方面,我的刻意练习训练计划是:
1.认真做好每一个案件,认真写好办案笔记,每周进行周复盘;
2.在遇到问题时,在具体办案前与有经验的律师交流请教,反思我的思路和有经验的律师的思路之间的区别;
3.狠抠法律,总结办案经验,优化流程,让每个案件自己都有所成长。
最重要的是不能犯懒。
有时候一忙,就不想做得那么用心了,这个是做律师的大忌。每个案子对于当事人都非常的重要,用心找到最佳的代理思路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我永远也不要忘记今天的思考和初心。一旦在办案的时候想赶快结案,心里着急,只会导致中空。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名有温度、有情怀的大律师,看到这个愿景,我就不允许自己偷懒办案,为每个当事人,为自己付出的时间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