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
教育随笔系列:我心目中的早教

教育随笔系列:我心目中的早教

作者: 北欧慢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0-07-09 18:48 被阅读0次

    文 北欧慢时光

    这个系列写于七八年前,专攻教育学的我,根据我的第一个孩子Mike的成长过程和自己的带娃历程,随手写下的心得和感悟。

    如今,我家小三宝刚过两岁,我重新将这些当时随手记录的教育随笔拿出来翻阅,不光让我重又回忆起Mike小时候的模样,还给了我更多现在带娃的启发。

    所以,我将这一系列旧文翻出来,加上我最新的思考,重新修改整理,集结成教育随笔系列,但愿能给新手父母们一些帮助和启发。

    ————分割线————

    如今“早教”这个词在中国可谓是铺天盖地。

    凡是和它沾边的机构或是课程大多都会让家长们趋之若鹜。

    理由很简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一开始,学教育出身的我对“早教”特别敏感。

    Mike在国内出生,半年之后,我就开始在城里四处物色合适的早教机构。

    尽管那时,仅仅是我自己剃头挑子一头热。

    家中长辈无一例外,均反对我四处给孩子张罗找早教机构。

    理由也很简单:这么点小的孩子,能学到啥?

    老人们的想法多少都很功利。

    在他们看来,花上一笔不菲的money,不学点啥东西回来,那是不划算的。

    这么点大的孩子,话都不会说,能学到啥?无非就是给早教机构骗钱罢了。

    而那时,我无法用若干年后才能看得见的效果去说服长辈们,所以我的想法也很简单:找个地方,让孩子多些玩伴一起玩。

    老人们又说了:想一起玩,小区里有的是小孩子。何苦花那冤枉钱?

    于是这慢慢寻觅的过程,艰辛曲折,一拖就是几个月。

    带9个月大的Mike去儿保体检时,和保健医生聊天说道:

    “回瑞典的时候,孩子就满周岁能送幼儿园了。

    很想先在国内找个收小小孩的幼儿园,让他适应一下。”

    保健医生告诉我有一家幼儿园接收9个月以上的孩子。

    于是联系好这家幼儿园,送Mike去适应,自然也就淡了找早教机构的心思。

    可禁不住早教机构通常在下午家长接孩子的时候,在幼儿园门口发传单、做活动。

    一个客服小姐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周末可以到机构试听课程,那里也有供孩子玩的设施。

    周末带上不满一岁的Mike去玩,也没试听课,就在那儿玩了一会儿。

    还是那个客服,一个劲地盯在我后面介绍。

    而那时,我们马上要回瑞典了。我只能说:“抱歉了。”

    那客服一下就阴沉着脸,再也不搭理我。

    当时,我就在想:就算我们不回瑞典,我也不会再到这家早教机构。

    理由,大家心知肚明。

    当然这也让我最后一点上早教班的热情就此熄灭,Mike也就从没在国内上过早教班。

    有了这个传奇经历之后,21个月大的Mike在瑞典开始上幼儿园。

    瑞典的法律明确规定:幼儿园的孩子不得接受任何形式的知识培训。

    教师向家长说明孩子情况时,只可以孩子个体纵向比较,不得将个体和其他孩子横向比较。

    于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Mike的幼儿园生活其实就等同于三个字:

    “玩,吃,睡!”

    照我老父亲的话说:“虽然天天去幼儿园,啥都不懂,和国内的同龄孩子比,完全一个小文盲。”

    这话听着有些极端。可事实确实如此。

    我们既没上过国内所谓的早教班,如今瑞典的幼儿园里也是所谓的啥都不教。

    但就算如此,我自己,作为家长,却从未忽视过孩子的早期教育。

    Mike早期的语言开发,阅读习惯的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待人接物的人际交往,样样都没落下。

    再后来,我家妹妹和弟弟在瑞典出生长大。我从他们九十个月开始,每周定时去开放幼儿园玩。瑞典的开放幼儿园,是政府免费提供给未入园的孩子和家长的一个福利机构。每个开放幼儿园里都配有厨房和餐厅,还有有着各种玩具和绘本的大教室,当然还配有一个专职的幼儿园老师。每天上午十点,老师还会组织在场的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同时,老师也会解答家长的各种育儿问题。

    2017年,带妹妹回国休假时,我倒是带着妹妹参加了一个早教机构的活动。当时,妹妹1岁半左右。机构里的老师很热情,孩子从开始的不习惯到慢慢融入的过程,非常明显。

    所以依据我自己家三个孩子的早教经历,我有了这样的一些想法。

    我心目中的早教是这样的:

    第一,早教和早教机构是两个概念。

    早教机构只是众多早期教育开发形式中的一种。

    它给了父母和孩子一个交流的平台。

    好的早教机构确实能够教给家长很多亲子教育的理念,带给孩子早教的乐趣;

    但那些唯利是图的伪早教机构同样也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会给孩子带来负影响,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早教本身,归根结底,本质是教育。早期教育的核心即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时刻对孩子的最早的教育。

    第二,早教机构不能代替早教。

    早教机构带给孩子的正能量,只是教育中的一种。

    父母千万别主次不分,以为上了早教班就万事大吉,以为每周去上个几次早教课,父母就无需再陪玩。

    要知道,父母才是早教的真正主体。

    下班回家,休息的时候,不要只顾着电视、电脑,也不要只让孩子对着IPAD玩游戏;陪他玩玩积木聊聊天,讲讲故事谈谈心,那才是真正的亲子时光,寓教于乐。

    第三,早教不仅仅是认知教育。

    早教不是光教会孩子从1数到100,或是会多少英文单词,或是会背多少古诗词。它是全方位的教育,情商智商,鉴赏力、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

    一个2岁就能背三字经的孩子更多是机械记忆,他根本无法理解内容。除了满足了家长的虚荣心之外,若平时不加巩固,等他3岁时,估计能回忆起来的句子也很少了。而生活自理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却是能受益终身的。

    第四,早教是个持续的过程。

    我非常推崇林怡在她的《林怡说早教》系列中提出的观点:

    不管教孩子什么,宝妈们都要本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原则。

    这样你和孩子都没有压力,没有压力才有游戏的乐趣,才能真正寓教于乐。

    我一直觉得对孩子的早期开发本身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关键是家长在早期开发的过程中心态很重要。

    我们不能功利,我们不是要培养神童。

    我们是要培养在幼年时就有良好学习习惯,对知识充满兴趣,长大以后有更大潜力的孩子。

    所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是我们做家长应该具备的心态。

    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他才能一辈子都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才是早教的真正内涵!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随笔系列:我心目中的早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ch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