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大千世界,自然事物和现象都是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那么,转化的条件又是什么呢?这里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之分。客观是变化的条件,主观是变化的根据,当客观条件具备了转化的可能性时,主观条件就成为实现转化的决定性的条件了。我想到一件事儿,有个朋友告诉说他儿子三十多了还在“啃老”。我给他说“自食其力”这个成语,让他回去耐心向儿子讲明道理,老人都患有严重的疾病,不可能养活儿子一辈子,必须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养活自己。如果他儿子明白之间的利害关系,主观就会转化。后来,听说他儿子去作保安工作了。
(七)
要促进事物转化是需要条件的。成语“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好事,故事包含了朴素的矛盾转化思想。坏事本身就不是好事,要把它变成好事,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将前车之覆当作后车之鉴,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可是,总是有人多次犯错,还美其名曰“交学费”,这是诡辩!
(八)
太阳会在将来覆灭,这并非危言耸听!唯物辩证法的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相对静止之中存在着绝对运动。科学家推测,太阳发光主要是氢在燃烧,是相对静止的(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氢燃烧完后就转化为氦。太阳温度将会增高,体积逐渐膨胀慢慢变成一个红巨星,内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等七大星)都将因红巨星的高温而熔化。这就是说,地球包括所有生命将不复存在。等到太阳膨胀终止,也会崩溃变成一颗白矮星,待剩余的氦燃尽后化为灰烬。所以,认识大自然,要有发展的眼光,把一切事物都作为一个过程去看待,对人、对事也是如此。
(九)
大自然中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走在人生艰难而漫长的道路上,思想便释然了。
(十)
大自然中,任何事物的形成或消失,都是因为外因和内因的相互作用。“柳树三年不算活”,河边报春的柳枝婀娜多姿,是因为阳光、水分及其人工养护的外因作用,加上柳易于扦插和成活内因的特点,所以真正定活的时间一般都是三年后了。柳在树苗阶段,如果缺少水分和人工养护,即便柳树容易成活也很难成活了。
(十一)
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赐予了人们赖于生存的物质,还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使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示,从此获得自我心理暗示的思维过程。
(十二)
麻雀为了保护幼仔,敢于和庞大的猎狗对峙。因为,舔犊之情的爱,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对这种爱我深深的敬佩。
(十三)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以时钟计算着自己的生命时间,时钟本身也在计算着自己的时间,逝去的不再来。
(十四)
时间是公平的,无论什么人,它都毫不动情地让所有人分享它的分分秒秒。
(十五)
大自然中的矛盾运动是永恒的,一边在毁灭,一边在造就。三百多万前,北京还是白浪滔滔的海湾,西部太行山,北部燕山已经形成,穿山越谷的瀑流,夹裹大量的泥沙奔腾入海,天长日久形成了冲击小平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