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人类的群体当中,从小接受社会教育让我们普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我教你学的模式,老师教的越多,孩子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越多。以此来评论好老师的标准。
当然,传统观念里面还有一个很普遍的认知,认为能管得住孩子,让其听话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这种教的越多以及让孩子听话真的是我们教育的最终方向吗?
当我们站在人类未来社会的需求上面时就会发现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独立思考,有创新意识,能顾全大局且有关爱他人的综合性人才。仅仅凭借学来的经验,和一个简单听话是完全不够的。
怎么样才能培养这种具有完整型人格的人?培养人格和教授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一个是内在生发。而另一个是外在提取,外在的提取需要一个过渡和转化。而内在生发是与生命合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生命当中比较重要的陪护人的爱好和需要,选取一些迎合讨好的行为,妈妈喜欢我乖一点。老师喜欢安静的孩子。在一次次的琢磨和妥协当中。孩子逐渐变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他自己?怎样培养孩子拥有向内在自然生发的力量。首先是在师幼关系的建立方面,老师是成年人,在身体力量和技能方面以及生活经验方面都比幼儿丰富。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人格方面能否体验到平等和尊重呢?老师能否不随意评价幼儿,不依赖固有经验处事。在生活细节之处的自我觉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引发孩子拥有自我觉知的能力,才能与周围建立起良好关系,同时担起恰当的责任。才会真正使自己谦虚下来。
教育是一项知行合一的事业,教育者本身的认知和状态很重要,需要教育者有比较清晰的方向。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该在哪方面着力?当一个生命拥有自主探索的能力,就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认真。随时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不随便对一件事或一个人进行定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样做才是对的。”从个人的起心动念上去观察自己,了解自己,并对当下的知识和问题产生质疑。
做有觉知的教育,就是在陪同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起去探究,去寻找事物背后的真相。透过一件一件小事。去发现思想对人类的影响。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然后透过孩子的到来观察到自我,重新遇见了那个久别重逢的自己。
在遇见自己的同时,保护孩子的探索意识和创造能力,保护和壮大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生命活力,让孩子们的探索力和创造力能够不因结果导向而损坏殆尽,从而能够得以持续的发展和壮大。
所以教育者要对自身独立探索力量的重建,才会能有足够清晰的力量,让教育呈现出鲜活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