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学习之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学习要搞定这两件事,突飞猛进不是梦

学习要搞定这两件事,突飞猛进不是梦

作者: 撸啦啦练写字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13:15 被阅读22次

    每一个人从生下来的同时就开始了学习。开始学习吃奶、学习说话、学习用勺子、筷子、学习交朋友;等上学了,要学习写字、画画、算算术、英语等;终于毕业了,还开始学习如何和同事相处、如何汇报、如何写总结。

    不管是谁,每时每刻都要学习。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变成了一件让成人焦虑的事儿。不断的花钱囤课、囤书、囤文章,生怕一天不学习就被别人抛的远远的。似乎只有花钱能缓解心中的焦虑了。

    关于学习,你真的做对了吗?那些囤下来的课你听了吗?那些囤起来的书你看了吗?那些文章是不是依然躺在你的收藏夹了,点都不曾点开一下?

    要么,听了、看了,但却没有丝毫改变,对自己的成长似乎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书籍介绍

    《演说高手的43个秘诀》是一本全面讲解演说技能的书。《演说高手的43个秘诀》对演说前的准备、开场语、演说内容及结束语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同时,对演说者实现更高层次的职业精神、工作态度及思想境界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优秀的思想需要传播,优秀的内容需要表达,这些都离不开演说。本书汇集了众多经典的演说案例,对在各种场景下需要用到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沟通技巧进行了分析和讲解,提供了丰富、实用的演说方法及相关工具,旨在提升各行业人士的演说能力。

    高效学习第一件事:搞定老师

    这本书有一个点让我特别触动——以天下为师。

    人们常不管学什么要先搞定老师,找到一个高水平的老师第一可以带你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第二他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帮你躲过很多坑,第三他知道如何让你接受的更快更好。可以一个一个高水平的老师是可以让你事半功倍的。

    但是说起来容易,哪有那么多高水平的老师摆在那让我们挑呢?尤其刚开始针对某一方面去学习的时候资源有限,能找到一个带入门的老师就不错了。当然从入门到精深的过程可以不断寻找合适的老师,可是效率又太低了。有没有一种不再苦于找老师的方法?

    在《演说高手的43个秘诀》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真正会学习的人是可以以天下为师的。书中说,会学习的人可以从任何人、任何事中学到自己想得到的知识。具体操作方法就是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句:这件事或这个人达到了什么程度?进入了什么状态?

    第二句:达到这种程度,最核心的秘诀是什么?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第三句:这个核心思想怎样为我所用?怎样用来造福众人?

    初看着三句话是要学习成功的人和事,但这个方法不只适用于成功的人和事,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经验也非常有用。你可以用以下三个步骤来做:

    第一,要去思考、分析这个人或这件事的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是值得学习的吗?有经验可复制吗?如果失败的人或事,那有没有可为我所用的教训?

    第二,他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有什么用的秘诀?如果是失败的事,他做错了那一步?如果换个做法会得到什么结果?

    第三,这个秘诀或者错误的步骤怎么用到我所做的事中?最后再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把这些经验用来给别人带来好处?

    举个例子,你想学习如何当中讲话那么你就可以多去参加一些分享活动或者演讲的活动。从分享人身上去学习。1、你可以看看分享人是什么水平?有没有被台下观众认可。比如作为观众你和其他人一样全程懵逼。2、他之所以没有受到认可是因为什么?分享内容逻辑不清晰、口头禅多、小动作多、难点没有专门阐释。3、如果是我的分享,我怎么吸取经验呢?我可以把这个收获分享给其他人吗?

    通过这个方法,你会发现任何人和事都能变成一位合格的老师。但是单纯有了老师还不行,还要有能落地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说第二件非常重要的事——搞定方法。

    高效学习第二件事 :搞定方法

    在另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中介绍了一种读书方法——便签读书法。它是一种一个人阅读致用类图书时的方法。当你翻开一本书,书里有一段话,这段话是一个能很好解决你遇到的某个问题的方法,比如沟通、比如育儿、比如管理等等,接下来的做法如下图:

    一个人的便签读书法

    R: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停下来。

    I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理解知识点到底是什么。

    A1: 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和自己产生联系。

    A2: 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让知识转化为行动的步骤,从而达到行为改变。

    可以有人会这,这不是阅读的方法吗?这里我们说一个可以用于拆经验的变化了的RIA便签法。把A1变成你从别人或者看到的事儿的经历,提到前面来,表现出的形式这样的:

    A1:描述看到的人或者事,这个人或事跟自己有什么联系。

    I :分析A1中人或失败经验,抽取整个过程的步骤,或者关键行动。

    A2:根据I 中步骤或者关键经验规划自己下一步的行动,引发自己行为的改变。

    举个例子:你去参加了一场分享会,十几个人分享,你只对中间一个人的分享感兴趣。那么R可以写你经历的这件事。

    A1:今天我去参加了一场分享会,全程3个小时,有十几位上台分享。虽然大家都口齿清晰、侃侃而谈,但是我只记住了其中一位。他是第8个上场的,他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变成一个别人需要的人”。

    I :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第一、开场用了吸引人的故事;第二、在分享的过程中他用了很多的故事和数据,每当提到一个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他总会接着就用了简单又易懂的故事来阐述。

    A2:下周二我要去××组织分享一些内容,晚上回到家里我要重新梳理一份分享稿。

    我打算这样做:

    1、重新梳理我准备的内容框架,把开场换成一个小故事。

    2、找到分享正文中难以理解的地方,看是否可以增加简单易理解的故事来阐述。

    总结

    说到底学习是件痛苦的事,前几天还听到朋友说公众号里的八卦信息点击率很高,但是学习类的文章点击率却低的可怜。如果我们把学习的渠道拓展到多个维度,把学习的目的聚焦到让自己用得上,再通过丰富自己学习的素材是不是会有所帮助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要搞定这两件事,突飞猛进不是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ge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