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是因为在三毛的《送你一匹马》中知道《大妈妈的葬礼》,当时没有去了解《大妈妈的葬礼》这本书,只是把它加入今年的书单中。这次要读的时候,在微信读书中找不到,也看了淘宝,京东,拼多多,都找不到这本书。我在想,难道这本书被禁了?后来去百度翻找,才知道《大妈妈的葬礼》有一译《格兰德大妈的葬礼》。后来知道在《大妈妈的葬礼》小说合集中。
每个故事似乎独立,但人物之间都有连接。每个故事都很短,也没有很满,作者用很简短的语言描写场景和人物,心理活动也几乎没有,可能初看马尔克斯的作品会觉得不适应。就如第一篇《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看得出这间办公室是一个单身女人收拾的。” 我反复看了前面办公室的场景描写,除了鲜花能体现女人,并看不出是单身。多次写到小女孩拖鞋,并没有说明原因,或许是小镇太热了,哥哥被当成小偷被打死的时候也没有穿鞋,可能家里太穷,平时没有鞋穿,不适应?
《礼拜二午睡时刻》与本书同名短篇小说,讲的是一个母亲带着小女孩,去给儿子上坟的故事。小女孩手里拿着枯萎的鲜花,在下车前被母亲要求梳好头发,“你要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女人说,“接下来就算渴死了,到哪儿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 她的儿子,被当成小偷一枪打死了,在外人眼里,她的儿子不是一个好人。“您从没有想过把他引上正道吗?” 神父先入为主觉得这个小偷应该道德败坏。但母亲认为“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外乡人,在不确定会不会偷东西的情况下被判了死刑。在母女二人拿了钥匙准备离开的时候,纱窗上围满了人,异于常态,神父要他们晚点再出去,母亲说,我们这样很好。悲痛却又克制。
《平常的一天》讲的是一个牙医给镇长拔牙的故事,一个不用麻药的拔牙,“在这儿,您也算给二十个死人偿命了,中尉。” 镇长代表的是权势,不给拔牙就毙了你,单子给个人和镇政府是一回事。
《咱们镇上没有小偷》,一个声称“咱们镇上没有小偷”的地方,确是本地人在台球厅偷了三个台球,只因为不想空手而归。老板声称有二百比索被偷了,最后抓了一个外乡黑人。最后那个傻瓜因为台球转不出手,想还回去,被老板抓个正着。这个标题和整个故事极其讽刺。
《巴尔塔萨午后的奇遇》,一个做鸟笼的人,幻想着做一个美丽的大鸟笼,卖个一个有钱人生病的儿子。结果富翁不愿意给儿子买,但这个做鸟笼的人还是把鸟笼送给了小孩。是一个辛酸的故事,卖鸟笼的人没挣到钱,生病的孩子没得到父亲的爱。
《蒙铁尔的寡妇》,蒙铁尔就是上一篇的富翁,他死后,镇上没有一个人去吊唁,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回来为他守灵。只有老寡妇一个人守着他还有那些财产,而这个寡妇从没有真正直接面对过生活,她的世界崩溃了,只剩下绝望。
《周六后的一天》,这天,镇上死了很多小鸟,到处都是小鸟腐烂的味道。这一天镇上来了一个外乡人,一个年轻人。他是不是第一篇的“小偷”呢?不知道。
《纸做的玫瑰花》,一个女孩和一个眼睛瞎了的祖母。祖母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对于很多事情心里都明摆着,比谁都看的清楚。
《格兰德大妈的葬礼》,这是我看这本小说集的原因。一个身居要位,对国家有着绝对主宰的大妈的葬礼,轰动全国乃至全世界。在这之前,所有人都不相信这个身份尊贵的统治者会死去。她死了,意味着很多人的新生活也开始了。对于葬礼的描述,总统以及罗马教皇的反应,全篇都是毫不留情地讽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