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荒马乱,熙熙攘攘,用来形容我的青春岁月一点都不牵强。奋斗中带着点彷徨,勇敢中又带着点怯懦,没有谁能够断言自己适合做什么,也不敢说只要努力了就会有好的结果。在这段慌乱如麻的岁月里,我们尝到了青春的味道。
从农村来到大城市求学,是自己和同龄人的第一个分水岭。
自己知道来到杭州这座城市的不易,于是在入学的第二天便早早的找好了兼职,为解决自己大学的生活费找到了途径。别人在军训结束,疲乏的躺在床上睡觉玩游戏的时候,我一边在看兼职资料,一边在做着一学期的生活费预算,如果每周能赚200元,那么一个月的吃喝就有了着落。就这样在不知疲倦和精打细算中安稳的度过了第一学期。
但是随着结交的朋友越来越多以及社交的需要,这个收入已不能满足,便有了做第二份兼职的计划,因为大二时没有晚自习的,可以把晚上的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通过一些老乡了解到去图书馆做管理员是个好差事,工作轻松环境好,还有时间看书考证。
于是就去办各种手续:农村困难户证明,去教务处面试,熟悉图书标签摆放,就这样又很快上手。每个月增加300元的纯收入,又有合适的理由拒绝无意义社交,可谓是两全其美。同学晚上回宿舍打游戏,我就去图书馆做兼职,利用空闲时间来考证,看各种书籍。同学周末去唱K或者回家,我就去中国移动做兼职。偶尔的晚上还能去学校形体房练练双节棍,为了锻炼身体,也为了满足业余爱好。马不停蹄的做着自己的事情,无暇顾及学校的分外妖娆和灯红酒绿,偶尔的放松应酬也是为了结交自己认为合得来的朋友。
自己做每一件事情都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和规划性,在别人的眼中仿佛过早了透支了大学时光,还没有享受象牙塔中的宁静和闲暇,就早早的扮演了各种角色。诸如“兼职小王子”’“棍中精英”“创业达人”等等这样的外号就这样传开了。
我的生活就应该我来做主,我行我素,挥洒青春,在大学期间尝试各种有意思的事情,也是我的追求所在。
大学三年一晃而过,别人都在收拾行囊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我却彷徨了。看着学生家长的轿车停在宿舍楼下,也有人毫无牵挂的坐上回老家的列车,他们的生活好像早已安排的妥妥当当,面带笑容的离开了大学,去自己该去的地方。瞬间感觉自己又比他们慢了一步,没有合适的公司上班,没有老师的就业推荐,回家发展不是我的初衷,在杭州又居无定所。
在火热朝天,高温扑面的六月,继续在杭州流浪。先在学校附近找了个房子住下,跟好朋友合租,一起搬好行李,分好床铺,带着一颗勇敢的心踏入社会。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恋,经历了多次面试失败之后,开启了自我防御模式。
在那个微信并不发达的年代,我通过微信找到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距离1000米,包吃,底薪2000。不用打车不用买饭,这两项一个月可以节省1000元,所以就跟同学一起去上班了。
人跟人的差距是因为贫富差距和自我管理两项综合影响的,我穷且自律,他富又懒散,所以工作的差距便一下子拉开,我第一个月就做到了公司销冠,月薪破万,他仍然游走在工作和游戏之间,恍惚度日。
虽然家庭背景不一样,我们还是有很多共同话题一起聊的,比如如何健身,如何追女孩子,如何出人头地等等。总之,在没有方向只有热血的年头,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向往的都是如何变得更加美好,也想通过自己的双手画出自己梦的形状,就像森林里的老虎,只想着圈地盘,却没有掌控自我的能力。
等到被社会操练了几年之后,棱角已不再锋利,鸿鹄之志也开始慢慢落地,理想的火苗奄奄一息的时候,才明白青春是一趟列车,上车了每个人都会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没有站点也没有回程票,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等到下车才发现,青春早已远去,还没有选择重生,时光已殆尽。
每天理所应当的做着同样的事情,工作吃饭睡觉,没有闲心去考虑其他,仿佛也没有了那个必要。规律的日常作息也只是为了能够上班不迟到,工作不睡觉,做好充足的准备以防循规蹈矩的日子被打破。
喝酒吃饭旅游也都有了固定的时间段和提前的规划,在这个生活的牢笼里活着没有时间思考生活的意义,时间被一切的琐事填满,没有自由的空气流入,变得僵硬,固执,没有灵气。这就是大部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表面上有条不紊,思想上却慌乱如麻,不知为什么活着,只是被计划牵引着下一步该做什么,就怕乱了一步就不知道怎么从头开始。
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已够沉重,再想别的只会累上加累。如果缺乏重新来过的勇气,也就没有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
青春是慌乱如麻的马路,没有红绿灯,没有斑马线,没有人提醒你离下一站还有多远,只能自己揣摩预测,到了拐弯处,来一个华丽的转身,然后面朝前方,大步前行。
只有浴火重生,才能不负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