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创作中华文学读书
《道德经》糊涂说(五)

《道德经》糊涂说(五)

作者: 糊涂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7-14 08:10 被阅读0次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糊涂说:

    天地本无所谓仁与不仁,是放任自然的,是无所偏爱的,对待万事万物就像祭祀用的草狗,用之弃之,皆合自然之道。同样的道理,圣人也没有必要去刻意宣扬所谓仁义。这里的圣人,应当是指统治者。统治者所谓仁义,常常是政治宣传的手段,是愚弄百姓思想的工具。仁义是不需要人为施加的,对百姓来说,其生死当顺其自然,如同草狗一般。另一方面的理解,统治者人为地用仁义的幌子对待百姓,达到统治目的之后,便任其自生自灭,利用完便不管了,就像对待祭祀完的草狗一样。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过河拆桥。如此说来,所谓“仁”,当其为人所用,于百姓而言,便成了双刃剑。百姓期待统治者施仁政而能活得幸福,又难免会被统治者利用而伤及性命。归结起来,人治的最大弊端,是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太差,它随个人的喜怒偏好变动太大。

    “仁”,这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另外一个是“礼”。“仁”是内在的,是思想意识形态,“礼”是外在的,是人的行为规范。仁而知礼,则天下便可大治。儒家这样的思路,是注重个人由内而外的修炼。从个体层面着手,推而广之,遍及群体。群体由个体组成,个体修炼好了,群体自然也就好了。

    春秋之世,与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我恐怕也说不好,大概就时代背景而言,从统治者的角度看去,春秋时期求的是“霸道”,战国时代求的则是“王道”。孟子对梁惠王说“仁者无敌”,虽则也是在讲“仁”,也是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延续,但感觉多少有些迎合统治者需求的意思了。

    春秋霸主之一的宋襄公(也有学者认为他不算霸主),是个讲“仁义”制霸的人。他的种种作为,在后世看来,简直就是搞笑的。面对远远强于自己的楚军,人家半渡不击,立足未稳不击,待人整兵列队好,亲自带队上去送了一波人头。逃跑时,被人射伤大腿,死里逃生,仍不自知,坚持他所谓仁义。早先诸侯会盟,宋襄公坚持不带军队,是曾经吃过大亏的,是被楚国抓去当了好一阵儿的俘虏的。宋襄公的想法我们实在是琢磨不透,他固执地以为可以据“仁义”而成霸主,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兵车之会才是霸道。

    天地如风箱,如气囊,看似空虚,实则包含有无穷的能量。因其取于自然,故无穷无尽,故源源不断。现在我们靠着领先两千多年的科学见识,知道里面是空气,甚至知道它的成分。空气是流动的,氧气是可以燃烧的。老子似乎很辩证地以为,这种流体态的东西反而是坚强的,如他常用来举例的水。

    道是虚空而无穷尽的,治国之道,如同使用风箱,鼓动越多,出风越多,因而不如少动,保持自然平静的状态。如此治国,则百姓可少去许多困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糊涂说(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kp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