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文课上,王先生告诉学生们“我国文字没有语尾的变化,真是方块字。什么词什么性质,没有一定,因所处的地位而不同。”
王先生在课堂上举了个“梦”字为例,《秋夜》中的几句话里都含有“梦”这个字,原文如下。
“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
第一个梦是“做梦”的“梦”,为名词。以后的是“梦见”的“梦”,“梦”与“见”两个字连接,成为动词。王先生又补充了“说梦话”的“梦”,为形容词。
放学后,乐华和大文在回家路上看见了茶店招牌“天乐居”,招牌署名“知足居士书”,茶店旁边的一户人家墙门头顶有“居之安”三字凿在砖上。乐华和大文活学活用,把那三个“居”的词性分析了一遍。
第一个“居”是名词,第二个“居士”的“居”是形容词,第三个“居之安”的“居”是动词。他们都分析对了。
看完这个故事才知道第二个故事是有关词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