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技术流解读《姽婳词》(2)

技术流解读《姽婳词》(2)

作者: 张三的诗 | 来源:发表于2023-01-02 22:32 被阅读0次

    从上一篇对“封建礼教”的解读可以看到封建礼教的两种面目,一是它本来淳良的模样,另一个是它被后世扭曲黑化后的模样。

    那么,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为什么后人所追求的礼乐文化却终不能实现?

    人类社会制度究竟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

    从孔子的“君君臣臣”到后世的“三纲五常”,究竟是什么推动着社会制度的畸变?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礼乐文化是理想的,就像一张设计图纸,而现实社会是残酷的,不可能如实还原设计者的意图。

    孔子的理想有点强迫症,他希望将社会成员分门别类安排得整整齐齐,人们各就各位,各司其职,你不犯我我不犯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是最理想最优美的社会制度。

    但现实是什么样?现实是你为什么站在那,我为什么待在这;你为什么吃鸡腿,我却连鸡骨头都吃不到;你为什么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我却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人心总是不安分的,人类的行为是不可预测的、迷惑的,所以孔子的强迫症思想是不可能实现。

    除了孔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美政”,美政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明君贤臣,罢黜奸佞,二是明修法度。

    与孔子的“君君臣臣”一样,屈原希望君主和臣子的关系是你很优秀我也不差,你爱我我爱你,君臣共处甜蜜蜜。也难怪人们从屈原的诗篇中总能读到他和楚怀王之间有点什么。至于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我不清楚,但屈原一定期望君臣间如爱人一样相互信任亲密无间。

    再回到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再看贾政讲述的“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是不是就明白多了。

    恒王为剿灭“黄巾”、“赤眉”等流贼而战死,青州城内官员说“王尚不胜,你我何为”,然后想献城投降。

    但林四娘却聚集了众女将说:“你我皆向蒙王恩,戴天履地,不能报其万一。今王既殒身国事,我意亦当殒身于王。”

    然后一干女将出城剿贼,结果被杀得片甲不留,但林四娘的一片忠义之心甚至惊动了天子,天子及百官无不惊骇道奇,朝中即调兵剿贼,天兵一到,贼众化为乌有。

    这样一个故事真的就是个故事,如此理想、如此完美。

    恒王厚待林四娘,林四娘舍命报君王,此心昭昭天地共鉴,忠肝义胆,死得其所。正是孔子“君君臣臣”的模板与屈原“美政”思想的实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晴雯,她一腔热血、正直纯良,却不幸遭遇昏主,她被诬陷、被诋毁、被驱逐,背负污名,结局那样悲惨、那样窝囊,死不得其所

    是什么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正是礼崩乐坏后的“封建礼教”,是被统治阶级当作遮羞布、被奸佞小人用作屠刀的“封建礼教”。

    《姽婳词》与《芙蓉诔》是镜子的两面,一面是理想一面是现实,一面是终级的心灵寄托、一面是残酷的挣扎与无奈。

    作者同孔子、屈原一样有高尚美好的政治理想,却更深切清晰地经历着现实的无常与残暴,他不止一次地说“归复到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是人类文明诞生之初那自由奔放的礼乐时代,贾宝玉并不“反封建”,他最知礼懂礼,他尊重四书,尊重礼法,他痛骂的是汲汲于功名而践踏礼法、违背道德的人。

    但当世人皆醉,那个独醒的人就是怪胎,他心中拥有一个美好的、不能抵达的世界,却身处颠倒错乱、鬼蜮横行的人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技术流解读《姽婳词》(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pk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