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有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身为杭州人,我感到很自豪并且非常想要把这座美景与历史并存的城市介绍给大家。这是我开设的以此为主题的专栏,希望大家喜欢

杭州扇业背景资料
位于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国扇博物馆是由杭州市政府出资建设的三个国家级专题性博物馆之一,另外两个是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和中国伞博物馆。作为全世界仅有的两家扇子博物馆之一(另一座在英国伦敦),中国扇博物馆建立的缘起杭州的老字号王星记扇子。
它利用了原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地块,由旧厂房改造而成,2009年国庆日正式开馆。博物馆意在宣传我国悠久的扇的技艺,发掘和保护传统的手工艺,并且有一批国宝级的藏品展示其中。

扇在中国扇有着悠久的历史,相关文献可追溯到夏代之前或虞舜时期。早期流行的长柄扇主要是贵族出行的用具,自持的短柄扇才具有今日扇子的含义。

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扇除了引风纳凉外,还与社会政治、民俗风习、艺术创作发生密切的关系。

扇子作为中华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绚烂多姿的一页,也在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杭州扇业祖师殿石匾陈列在博物馆一楼。它是一块3.5米长,0.9米高的长方形青石。石匾匾纹精美,上有“扇业祖师殿”5个正楷字。至今为止,它是全国各地唯一被发现的有关扇业会馆的文物。
杭州扇业发展于南宋。那时城里有条两里多长的“扇子巷”,是制扇作坊的集中地。根绝史记记载,“扇子巷”位于如今杭州中山中路东侧的一条巷子中,从鼓楼一直延伸至清泰街一带。

巷中建有各种行业会馆,其中扇业会馆最大。明清时期,杭州的制扇业达到顶峰。在当时,林芳儿、张子元、舒莲记、王星记等都是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方式。
只是扇业会馆后来被毁,光绪十四年(1888)才又在杭州下兴忠巷33号的旧址上重建了会馆。1949年后,扇业会馆被改建为下兴忠巷小学。20世纪80年代,会馆内建造了上城区教委宿舍,后门祖庙巷18号也增建了杭州红旗彩印厂宿舍。
1995年,杭州中河路要架天桥,会馆也即将被拆除。毛维东,原杭州市王星记扇厂的副厂长最终将这块石匾保护下来。她设法将石匾暂存于杭州碑林,直至2009年中国扇博物馆建成,石匾才重新回到世人的视线中。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