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我的小学》这几个字,想了了很久很久。小学时代的生活,在记忆的画面中,慢慢地涌现到面前。
在我7岁时,父亲把我从安丘老家接回了沂水,到沂水县城的北关小学上小学。还记得是父亲领着我,到小学去报到,当时我小名叫秀,大名叫李孝云。那时候,所有的人都叫我的小名。报名时,父亲可能觉得太繁琐,就直接给我改了名字:李华。
上小学时,因为我从安丘老家来到到了县城,就上小学了,城里也没有小伙伴,加上自己一口安丘土话,觉得很自卑。
还好,那时候普遍都不富裕。武装部大院里的孩子很多也是随军过来的,也来自各地,什么口音的也有。我很快就适应了环境,有了自己喜欢交往的小朋友。
下午放学后,年龄相仿的孩子们就在一起跳绳、扔沙包、踢毽子、捉迷藏......回忆起来,那时候的孩子玩的时间真多啊......
小学一至四年级时,语文数学都是一个老师教,教我们的是位女老师,个子矮矮胖胖的,很和蔼,四十多岁的样子,记忆里她总是笑眯眯的。
第一次上课时,看到老师走进教室来,左手拿着教材,右胳膊空荡荡的,只见她把课本放到讲桌上,用左手拿起粉笔,工工整整的写下自己的名字:李向葵。字写得好漂亮,我们都惊呆了,左手也可以写出这么好看的字呀。
李老师非常有爱心,对我们就像母亲一样,甚至比我母亲对我还和气,我们都很尊重她,也很听话。她常常对我们说:你们生在红旗下,泡在甜水里,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后来我们知道了,老师的右胳膊是日本鬼子大屠杀时,她母亲抱着她被砍去的。后来她被救,失去了右胳膊,却活了下来,是政府把她养大的。所以,她对党,对国家,有非常深的感情。她经常教育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
那时候,我们除了上课,还有课外劳动课。去帮助农民拾麦穗、除草等野外劳动,还要回家拾鸡屎头,砸石子等课外作业,根据上交的石子和鸡屎头的多少,发给学习本和铅笔等学习用具作为奖励。
每年的春天,都会上忆苦思甜课,我们小学生跟着老师,到野外去挖野菜。学校会蒸成菜团子,然后找一位老人到学校讲述他在旧社会受过的压迫,声泪俱下。我们也都听得热泪盈眶。最后,每人发一个菜团子,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那时候的苦难日子。可菜团子很好吃,有时吃完一个,还想再要一个吃呢......
冬天的时候,教室里就生一个煤球炉取暖,每个同学要从家里带四块煤球去,没有煤球的同学交钱也可以。每年总有几个同学家庭困难,交不起钱也没有煤球,后来老师根据情况也就减免了。
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裕,孩子也多,吃不好,但能吃饱;穿不好,但能穿暖。我们都很快乐,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放了学就疯跑,和大院的孩子玩到天黑才回家。记忆里玩得多晚回家,爸爸妈妈也没有找过我们。
七六年,唐山大地震,我们那边也有震感。后来陆陆续续的,沂水也有几次小震。后来又听说李四光预测临沂有大震,而沂水在地震带上,随时可能有大地震。于是,全民皆兵防震。
我们上课时就到地震棚里去,地震棚都是用玉米秸当墙,上面用雨布罩着。上课的时候,风刮的玉米叶子刷刷地响。下课的时候,各个班的同学就在相连的地震棚里窜来窜来地跑,觉得很新奇。
回到家里,也不能在屋里住着,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搭建地震棚,把床从屋子里搬出来,都住在院子的地震棚里,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非常热闹。在地震棚里住到了冬天,天气太冷了,就搬回到房屋里去了。
在小学二年级时,班里选一部分同学打腰鼓,我非常喜欢,但是没有选上,我很羡慕也很难过,他们练的时候,我就在一边看。后来自己也买个腰鼓,和大院里没有选上的孩子们一起自己边打边跳,也自得其乐……
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也不坏,中等吧。在我四年纪时,成绩越来越好。四年级期未考试时,进入了前十名,并评了三好学生,发了奖状。我高兴的捧回家去,父母第一次看到我的奖状,也非常高兴(我哥和我弟成绩都不好,我是成绩是最好的)就把奖状贴到了正面的墙子。
四年级时,县里举行小学生夏季运动会,有跑步、跳高、跳远、铅球等等。先让同学们报名,然后再选拨。我选上的是跳高。我当时很激动,放了学,就在院子里拉上根绳子,努力地去练,后来在正式比赛中,我得了全县小学生跳高第六名,前六名都有奖。这是我小学中在体育方面取得最好成绩。
我小学的时候,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她叫苗青。她父亲和我父亲一样是武装部的参谋。她母亲是院里为数不多在随军的家属中,是有正式工作的,她只有一个哥哥,家境很好。
小时候,她长得又漂亮又洋气。她父母很和气,对她很宠爱,她的学习也好,她父母经常给她讲故事,给她批改作业(记忆里,我父亲没有给我讲过一次故事,也没有关心过我的学习)。
她平时穿的衣服都是洋装(我家兄妹几个的衣服都是母亲手工做的),说话用普通话,走路也慢腾腾的。但大院的孩子都不喜欢和她玩,说她太傲,看不起人,还有就是娇气,一点小事就哭,惹的别人家父母回去教训自己的孩子......
我那时候很自卑,有这么一个漂亮得小姑娘和我做朋友,我真是很高兴,一直都是我们一起去上学、放学。有什么小矛盾,也都是我让着她。
有一年,她青岛的亲戚送给她一个上面带毛毛球,下面带两根飘带的粉红色绒线帽,她穿着洋装,带着绒绒帽,就像小公主一样。那时候,我太羡慕了,回家也和娘要个这样的帽子。我娘说:“咱这里没有卖的,就是有卖的,咱家也买不起这么好的帽子啊”。我觉得她父母真好啊,她太幸福了。整个小学,都是在我对她得羡慕中度过的。
五年级时,现在也想不起是因为什么事情,我们就不说话了。从前出现矛盾,都是我主动找她和解。但那次,我突然认真了,就躲着她,放学上学时也不再叫她,时间久了,就生分了。现在想来,是不是我一直在嫉妒她,不想生活在她的阴影下了?
后来,我爸转业去了建委,她爸转业去了商业局,就都搬家了,好久没有彼此的消息了,慢慢的就淡忘了。
再后来都参加工作了,听说她分到了供销社,当了售货员。我分到自来水公司,当了一名会计。后来的日子,我们就没有联系过。我结婚生子,忙碌得很。
又过了很多年,有天我到县府开统计会,竟然遇到了她。长大的她,不但没有了小时候的漂亮,一笑,还露出一口四环素牙,她说调到橡胶厂去干统计了。这么多年没见,我们竟然忘记了所有地不快,拉着手,说了很多话,我问:你孩子多大了?她竟然说:她还独身,因为嫌父母唠叨,已经买房出来自己住了。我惊呆了:那时我们已经40多岁了,我的儿子快高中毕业了。
过后才听别的同学说:她参加工作后,去临沂商校学习,爱上了一个郯城的男孩,在当时,交通不发达,她又是父母唯一的女儿,父母就死活不同意,又把她追回了沂水,结果她就不找对象了...... 我叹息不已。
我们那个年代,吃商品粮有正式工作的女孩子找对象太容易了,有很多追的,她的条件也很好,因为用情至深才耽误了青春年华。以后的日子,我就一直关注她的消息,她到现去还一直单身...... 想想小时候,她的性格就很执拗,父母过分溺爱,后来干涉她的婚姻自由,也害了她......
这些都是题外话。在写《我的小学》时,突然想起来了,写的时候就刹不住车,只是觉得小学的好朋友竟然是这样的选择。她如今看我的目光,竟然也满是羡慕......生活真是不可思议,现在的我,经历了风风雨雨,但还有份稳定的工作,孩子也工作顺利,家庭也日渐和谐,是不是很幸福啊......
我的小学,还是比较轻松和快乐的,虽然物质比较匮乏,但一点也没有觉得苦,觉得累,没有攀比,没有抱怨,不好也不坏的度过了我的小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