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家长提问:孩子学古筝有一段日子了,一开始都是我陪着他学,回家练的时候也是我在一旁督促。最近我有事,没顾上他,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还行,就是还要再纠正。我在想,哪个方式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发展更好呢?就像老师让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呢?还是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熊妈的分析:
前(前车可鉴):小熊明年上小学,现在英语和数学启蒙也在循序渐进的进行中,我很快也会面临孩子写作业要不要陪,要不要替孩子检查作业的问题(事实上现在有些苗头已经出现了,比如孩子做完口算题之后总是要我来给他检查,每次都会有一半个错误)。但我对“陪学习陪写作业”也有些担心——一方面我知道孩子要养成一个新的好习惯,前期需要家长的帮助(毕竟完成功课这件事儿没有好玩到对娃有吸引力能让他主动感兴趣),另一方面我也担心家长的陪伴会让孩子养成依赖,不利于自身责任感的培养。
因(相因相生):关于原因的假设:因为家长陪学习,孩子渐渐把事情的责任丢给了家长,等着家长督促、检查,最终把学习从“孩子自己的事儿”变成了“爸爸妈妈的事儿”。我身边很多小学生的父母都是每天陪着孩子做作业的,很多朋友都曾苦口婆心的劝告我:孩子天生就是爱玩的,不可能自觉喜欢学习,你现在不着急是还没有体会到老师给的压力。为了让孩子早点适应“写作业”这件事儿,最好从现在开始就强制养成回家先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否则就不能玩不能看电视,让孩子明白这就是规则,否则上了学就很难扳回来了。我有几个朋友是做小学老师的,也可以问问他们站在老师的角度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后(以观后效):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就是孩子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他快乐,我轻松。我非常期待这样的效果。
果(自食其果):如果现在不考虑这个问题,推迟到上学以后,可能会面临来自学校老师的压力,从一个“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变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没有时间去思考怎样做更好,只能赶着孩子为了完成作业疲于奔命。这样的话孩子会非常不适应,而我也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督促孩子,我们俩都可能会感觉非常疲惫。
适(适得其反):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家长督促才会完成作业的。我上学时有个学霸好友,她从来都是不需要家长督促自主学习的。而我自己当年学习的自主性还算不错,记忆中父母并没有陪我写过作业。一般我都会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但也有印象偷懒想看电视,对家长撒谎说作业已经写完的情况。就算现在的情况,我们群里的昊昊和果果也都上一年级了。昊妈和果妈貌似也并没有每天陪做作业。上次昊妈曾说过,昊昊刚学钢琴的一年她每天都在旁边陪娃练习,现在娃已经走上正轨,可以自觉主动练琴不需要她再陪伴了。
用(使用条件):看起来,要引发孩子学习的自主性,陪伴这个形式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昊妈自己也说,她一开始也是陪娃练琴有一年时间的,我暂时没听说过从上学第一天起就不需要妈妈陪着的全自动宝宝(我猜即使是孩子愿意自己学习,也会喜欢妈妈陪着的感觉吧)。既然都是陪孩子,家长的陪伴状态应该是最关键的。要帮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妈妈有时间、有意愿陪伴,毕竟作业天天都有,每天都要拿出时间来陪也是一个要有耐心的事情;同时也应该要讲究方法,如果陪的时候家长心浮气躁,这种情绪状态肯定会传染到孩子。感觉不好的时候两个人都不可能做的太好,陪学习就可能需要耗费比原先计划更多的时间,还可能带来情绪的爆发。说到其他方式,我听说过有家长请专业的家教来代替家长陪伴孩子学习的,如果这样的话肯定需要付出额外的费用支出,这种情况应该还是占比较少的。
边(旁敲边鼓):昊妈的情况应该可以借鉴学习。这周可以专门找昊妈聊聊,看她在陪孩子学习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动作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学习自主性。
界(楚河汉界):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昊妈,认为陪伴的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目标是让孩子能够渐渐脱离家长陪伴,自觉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思路和强调“给孩子压力”的家长,差别在于两者对自己的定位不一样。第一种家长内心是不信任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主动学习的,所以他们在陪伴的时候充当的是“监督者”的角色,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上,时刻盯着孩子,一旦孩子出现问题马上惩罚(说教、指责),有点像交警,他并不期待你违规,但始终带着不信任的眼光监督着你;第二种家长是相信孩子有意愿有能力主动学习的,但他们理解孩子的自控力还没有那么好,难免有做不到的时候。因此他们的角色是随时站在孩子身旁给予帮助的“支持者”角色,跟孩子是“队友”关系,他们的关注点不在“抓住你做不到的漏洞”,而是会主动想办法,把学习这个难免枯燥的练习过程变得有意思、帮助孩子去体验成功,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两种不同的思路,形式看似是一样的,都是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陪在旁边,但因为家长内心的角色定位不同,他们在陪伴中的想法、做法也是截然相反的。这两种不同的“陪伴学习”带给孩子的感受当然也会有很大差别:
面对第一种站在对立面的“监督者”,孩子自然而然会心生抵触和反抗,本来就枯燥的练习过程也会更加难熬,当然是能偷懒就偷懒;这种孩子的学习依靠的是家长的“外驱力”:既然有家长操心作业,那就把这个责任丢给他们好了,他们盯得紧我就写,如果他们不在旁边盯着,我就彻底放羊——这就像个恶性循环,成为了第一种家长最担心、却必然出现的状况。
面对第二种“支持者”家长,孩子体会到的是支持和鼓励,即使单纯是从情感上得到这种支持,也会是非常巨大的力量;如果支持者家长还能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分解课题、细化步骤,帮助孩子小步前进、体验成功,那么即使是再枯燥的练习过程,也会因此变得轻松;何况学习本身是有乐趣的,一旦孩子感受到探索的趣味和取得成绩的价值感,他们会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这就是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渐渐的可以支持孩子脱离家长的陪伴帮助,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I:重新定义问题:
时刻谨记自己“支持者”的定位,目标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这样的陪,是为了今早有一天可以“不陪”。
如何做到:1、从情感上支持、帮助孩子;2、在行动上帮助孩子分解学习步骤,小步前进,体验成功,及时鼓励。
A2:
在开学前跟孩子一起制定以下规划:
1、每周的“学习行事历”(这是他看完米奇妙妙屋以后自己提出的):一周内每天安排不同的主要内容,如科学小实验、数学算牌游戏、乐高游戏、电路积木、桌游等;
2、每天放学后的“学习惯例表”,安排英语游戏、数学练习、分级阅读、指读训练等每日必做功课的时间和顺序。
3、留出周末至少一天的时间安排放松和出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