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VS行为

认知VS行为

作者: monica_jia | 来源:发表于2017-09-22 15:12 被阅读12次

       在这篇文章里面我想说一下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认知充当了动机或目标,而所有的行为的组合则是目标实现的过程。他们之间还差了一个距离。事情起源于一个产品与设计冲突的场景。

背景:产品是一个工具类的付费产品,针对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页详情页的设计展开的问答。

产品:这一页要强调、突出“付费”按钮的设计,至于其他关于产品的详情,譬如简介、图文说明以及该产品的各种优势等等展示性信息,可以弱化,或者直接放几行说明性文字即可。先保证产品上线。

设计师:既然是详情页设计,当然是要重点展示关于产品的各种介绍和优势的数据表达,保证内容吸睛,同时要有图文优化,保证视觉传播。

       就这样一个场景,两人的对话不竟让我深思。问了设计你知道在这个页面产品到底在想什么?关注什么?他说产品就只是单纯抄袭竞品而已。在告诉他这一页最主要的点就是“转化率”。他听了之后,更来劲了,脱口而出这样一句话:“既然是转化率,那就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内容介绍上”。因为这样用户才能知道产品更多详情,才更有吸引力,才能做出“付费”的决定。他的理由或者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阅读图文并茂的详情信息相对“转化率”指标起到的是“推波助澜”的效果,而点击“付费”按钮这一行为却可以直接产生“转化”的结果。而且,对于互联网产品而言,保证产品如期/提前上线,从而抢占市场,这带来的价值恐怕不是单纯保证视觉效果所能抵的。只要我们的设计能将这一认知与用户行为衔接起来,那我们的设计才是合理的。这一详情页设计过程中完全可以将突出按钮与设计内容良好兼容。也就是说,倘若做好认知与行为,那么也不会产生以上冲突了,因为二者的根本是统一的。

       我想这大概就是认知与行为之间的鸿沟,也就是说设计师虽然意识到这一页是用户作出决策,是否付费的关键所在,但却不能将这个认知与通过设计行为引导用户作出“转化”动作结合起来。在页面中,突出“按钮”这个设计行为就是达到“转化”这个目标认知的实现。

       我们做事情总是通过分解,一步一步来完成。心理模型是:目标→任务→行为→结果。而实现模型是:在每一个箭头之间是充满大量转化工作,以及各种出错/异常情况的。也就说,在认知与行为之间还差了“心理模型”到“实现模型”之间的距离。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缩短这个距离,让认知与行为良好统一起来,也就相当于“表现模型”的建立,使其尽量与“心理模型”贴合。

相关文章

  • 认知VS行为

    在这篇文章里面我想说一下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认知充当了动机或目标,而所有的行为的组合则是目标实现的过程。他们之...

  • 数据分析 vs 机器学习

    数据分析 vs 机器学习 交易数据 vs 行为数据 少量 vs 海量 采样分析 vs 全量分析 记录过去 vs ...

  • 《其实你很好》第二章 焦虑到底从何而来

    认知金三角:认知、行为、情绪。积极的认知,可以激发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固有行为会让我们在一个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圈里循...

  • 2019-01-16

    认知——情绪——行为理论 认知—情绪—行为交互作用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认知过...

  • 2021-04-11第45周复盘

    2021-04-11第45周复盘 行为、认知升级 4.5 认知升级: 行为升级: 4.6 认知升级: 无 行为升级...

  • 日更12

    元认知 认知自己的认知,思考自己的思考。 进而思考自己的行为。 我为什么会有这个行为,这个行为好不好, 这个行为背...

  • 是事情决定了情绪?还是情绪决定了行为?

    在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的书中,他提到了情绪、认知、行为构成了认知三角。情绪影响认知、认知影响行为、行为...

  • 原来,我们的一些负面情绪并非由事件或情境引发,而是因为它

    今天听书《认知行为疗法入门》,初识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所不同的是,要引导求助者发现自动思维。 自...

  • 拖延vs行为

    拖延症,也被称之为“惰性”。很多事情堆在眼前,明明内心焦急不安,却还是一边啃着手指甲,一边发呆拖延时间。比如读这本...

  • 行为VS作为

    今天去恒洋瓦大学听程麒嘉老师讲关于行为变作为这个主题课程。 这个题目就很吸引我 行为和作为的本质区别在什么呢? 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VS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jfextx.html